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崔顥的詩 > 遼西作

遼西作

[唐代]:崔顥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征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遼西作譯文及注釋

譯文

燕郊大地,芳草鮮美的季節快要過去;邊城之中,仍然殘存著點點積雪。

陽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遼水的北岸,積雪融化,漲起了春汛。

關外胡人正在放養戰馬,關內漢家將日日征兵。

露水凝重,把將士的寶刀打濕了;沙土松虛,軍隊的金鼓嗚嗚作鳴。

戍卒們冬天的寒衣已經穿爛,可是這時春天的服裝還沒有誰給他們做成。

轉告前往洛陽的使者,請你傳達一下這邊塞的艱苦情況。

注釋

遼西作:《河岳英靈集》、《唐詩紀事》均作《遼西》。遼西,古郡名,戰國燕置,隋唐已廢,這里指遼河流域西部地區,唐代在此設置平盧節度使。

燕郊:指遼西。遼西地區為戰國時期燕國邊區,故稱。芳歲:即百花盛開的季節,指春季。

殘雪:殘存的積雪。

合:即長滿,遍布。

遼陽:指遼水北岸地區。春水生:指四月份遼水上游地區積雪融化,形成遼河的春汛。

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數民族。

日:即天天。

沙虛:指沙土不結實。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鐲﹑鐃﹑鐸。六鼓指雷鼓﹑靈鼓﹑路鼓﹑鼖鼓﹑鼛鼓﹑晉鼓。一作“金甲”。

春服:春日穿的衣服。誰為成:意即誰來做,一作“與誰成”,又一作“誰與成”。

洛陽使:指前往洛陽的使者。

邊塞:一作“邊戍”。

參考資料:

1、于海娣.唐詩鑒賞大全集: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67

2、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44-146

遼西作創作背景

  據《唐詩紀事》,這首詩約作于唐玄宗天寶(742—756年)初年。

參考資料:

1、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鑒賞大典(二):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144-146

遼西作鑒賞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四句是說:燕郊大地,芳草鮮美的季節快要過去;邊城之中,仍然殘存著點點積雪。陽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遼水的北岸,積雪融化,漲起了春汛。這幾句描寫遼西春天的景象。起句點名時節地點。遼西地處北國,雖然已是晚春,卻殘雪猶存,讓人感到陣陣寒意。既稱“芳歲”,復稱“殘雪”,再一個“凍”字,寫出了這里荒寒而獨特的景象。“四月”照應“芳歲晚”;“春水”暗應“殘雪”。這兩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綠色,意境寧靜優美。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四句意為:關外胡人正在放養戰馬,關內漢家將日日征兵。露水凝重,把將士的寶刀打濕了;沙土松虛,軍隊的金鼓嗚嗚作鳴。這四句由前面描繪遼西春景轉為寫人。四月春草合,故胡人正牧馬。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馬肥之時,此春天牧馬,看似安寧祥和,實暗伏殺機,因而漢將日征兵,嚴加防范,不敢懈怠。“露重”兩句,用兵器與鎧甲在自然條件下的反應突出士兵作戰的艱苦,引出下文的感嘆。

  “寒衣著已盡,春服誰為成。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四句意為:戍卒們冬天的寒衣已經穿爛,可是這時春天的服裝還沒有誰給他們做成。轉告前往洛陽的使者,請你傳達一下這邊塞的艱苦情況。這四句即景抒情。“寒衣”二字,呼應開頭次句“殘雪凍邊城”。寒衣已盡,春服無著,戍邊生活倍加艱辛,卻無人知曉、可憐。“春服誰為成”,采用疑問語氣,意即沒有做成,自然引出結句寄語洛陽使,亦即寄語朝廷,要體恤邊關將士的辛苦。字里行間,飽含著詩人的深切同情。

  這首反映邊塞生活的詩作,語言平實,層次清晰,格調剛健,境界沉雄,飽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謂“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

崔顥簡介

唐代·崔顥的簡介

崔顥

崔顥 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 ? 崔顥的詩(51篇)

猜你喜歡

次臨江布政分司題壁韻 其一

江源

春蠶唧唧枕邊聞,衾冷還憑宿火薰。可奈思鄉眠不穩,坐消殘燭夜初分。

贈覺師

宋代沈遼

我昔乘興游荊溪,數訪道人溪水西。道人飄然舍我去,有如白云謝污泥。

我來云間亦未久,惠然相顧攜枯藜。時人莫將老相識,解空第一須菩提。

大雷小雷

史鑒

雙螺浸湖水,萬古鎮龍宮。小大名形異,東西奠位同。

嘗聞出光怪,于此驗兇豐。欲往嘆無翼,憑誰學御風。

五十篇

明代馮夢禎

拂衣謝塵氛,靜侶時相追。

披素詠新賞,開帙渙所疑。

望簡寂觀

唐代顧況

青嶂青溪直復斜,白雞白犬到人家。
仙人住在最高處,向晚春泉流白花。

次韻子瞻和陶公止酒

宋代蘇轍

少年無大過,臨老重復止。

自言衰病根,死在酒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