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貝瓊的詩 > 已酉端午

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已酉端午譯文及注釋

譯文

端午突遇風雨天氣昏沉陰暗,汨羅江上無人憑吊逝去的屈原。

盛開如火的石榴花好像也在笑話我,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一樣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注釋

端陽:端午節。

晦冥:昏暗;陰沉,昏暗氣象,出自《史記.龜策列傳》。

汨羅:汨羅江。

吊:憑吊,吊祭。

英靈:指屈原。

海榴:即石榴,古人以石榴傳自海外,故名。

淵明:指陶淵明,東晉詩人。

獨:獨自。

醒:清醒。

已酉端午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夏歷五月初。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看到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心中感慨作下此詩。

參考資料:

1、孫正國.元代以來的端午詩詞.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191

2、謝晨星.鐵門詩人貝瓊生平考.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4):180-181

已酉端午鑒賞

  詩人在端午節遇到風雨,天氣昏暗,使得汨羅江上沒有人祭奠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忠心為國卻屢遭貶謫,懷才不遇,千年后的風雨還耽誤了人們對屈原的祭奠和懷念,整個汨羅江上沒有一處可以憑吊屈原英魂的地方,詩人心中不由得傷感起來,然而開放的榴花似乎在嘲笑詩人自尋煩惱,于是詩人只好自嘲的引用陶淵明的事跡,縱然陶淵明這樣的縱情山水的隱士,對屈原的仰慕之情也絲毫未減。全詩在平淡的天氣描寫和議論中抒發情感。

  此詩起句寫景,先寫端午節的天氣,晦冥而有風雨,借景抒情,運用風雨之景為下文抒情做鋪墊,第二句興“英靈何在”之嘆,詩人想起了屈原的懷才不遇,運用屈原之典故,進而感傷身世,為屈原以及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感到憤懣,“汨羅無處吊英靈”一句中的“無處”既對應了上文的風雨晦暝,也抒發了屈原英靈無人憑吊的傷感。

  后兩句將“榴花”擬人化,一個“笑”字賦予榴花以人的情感,使得全詩生動而蘊含趣味,詩人在與榴花的交流中,借榴花之“笑”流露自己雖有才華但是不得志的情感。巧用了陶淵明的典故,運用對比的方法,表在自嘲,實指超脫自我。一個”醒“字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回味無窮。

  整首詩委婉多姿,工致含蓄,表現了詩人貝瓊對自己懷才不遇的哀傷,也同時抒發雖不被賞識但仍舊灑脫的豁達精神,表達詩人對隱士人格和精神的向往。

貝瓊簡介

唐代·貝瓊的簡介

貝瓊(1314~1379)初名闕,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約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歲。貝瓊從楊維楨學詩,取其長而去其短;其詩論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寧、元豐諸家。文章沖融和雅,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云間集》等。

...〔 ? 貝瓊的詩(6篇)

猜你喜歡

紀事十一首 其三

近現代趙熙

海風吹處盡浮云,月蝕瑤臺色色昏。誰識卅年辛苦力,老來含淚入斯門。

金縷曲 讀范曾吟草有作即以為贈

寇夢碧

大造耽游戲。甚風雷、陶鈞鼓鑄,孕成此氣。狂俠飛仙儒與佛,細看都無相似。

讓面目、還他自己。奇絕抱沖吟一卷,試捫之、字字驚芒起。

報謁徐大雅仁因以題贈三首 其二

宋代趙蕃

我住東郊祇樹園,無人肯顧席為門。多君用意非流俗,忙里偷閒每見存。

訪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二

宋代李之儀

十年采石寄漂蓬,廣濟雖名寺亦空。將為新來有消息,依前山不結蓬籠。

除夕喜兒曹皆遠歸

明代梁蘭

兒曹遠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閬州。兩地行程非可約,片時歸計似同謀。

且從除夕嘗家醞,莫問新年買客舟。代際唐虞各努力,老夫白首自無憂。

秋聲八詠用杜公部秋興八首韻

清代徐宗干

峰巒一抹襯秋暉,古木蕭疏露翠微。猿抱懸崖千丈嘯,鴉棲落葉半天飛。

梵音泉石心思徹,詩境匡廬面目違。絕頂百圍吟遠籟,尚留紅樹帶霜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