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賈島的詩 > 送無可上人

送無可上人

[唐代]:賈島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送無可上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藍天空格外新鮮,我們為草堂寺無可上人送行。

在蛩鳴的秋天,他帶著麈尾,離開了寺院,暫別了親人。

潭水中倒映著他獨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樹邊休息。

最終他應煙霞之約,把天臺山作為近鄰。

注釋

無可:僧人,本姓賈,范陽(今河北涿縣)人,賈島堂弟。詩名與賈島齊。

上人:佛教稱具備德智善行的人為上人。

圭(guī)峰:山峰名。位于陜西南鄂縣東南紫閣峰東,與重云寺相對,其形如圭,故名。下有草堂寺,寺東又有小圭峰。

霽(jì)色:雨后天空晴朗的藍色。

草堂:寺名。

麈(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

蛩(qióng):蟋蟀。

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

.數息:多次休息。

樹邊身:倚在樹上的身體。

煙霞:云霧之氣,也指山水勝景。

天臺:山名。在浙江省天臺縣北,為仙霞嶺脈之東支。

參考資料:

1、滕浩選編.青少年古詩詞讀本:當代世界出版社,2015.01:第186頁

送無可上人創作背景

  某一次的應試賈島落第,與無可同住長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無可將南游廬山,于是賈島作此詩贈別。

參考資料:

1、曹余章主編.歷代文學名篇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06 第1版:第254頁

送無可上人鑒賞

  在秋雨初晴的時候,詩人送其從弟至天臺問道。“蛩鳴”承“霽色新”,見出雨后之情形,“同離寺”則接次句而來。三、四句承上啟下,一寫送,一寫別,由此過渡到“獨行”二句。“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為歷來傳誦的名句。上句寫出堂弟孤寂地行走于潭邊,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獨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給人以一種寂寞感;后一句寫堂弟沿途的疲憊,致使他不斷地靠在樹邊休息,這又在寂寞之中增添了無家可依的悲苦。詩句對偶工巧,造語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這兩句,是賈島生平得意之語,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表面上看,這兩句承上離別而來,寫自己的孤獨。由于從弟離去,在潭邊行走,只有水底影子相隨;幾次歇息下來,也只有樹木相伴,而從深層次來看,此聯又體觀了對佛禪的領悟。獨行潭邊,潭上之人與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價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開悟的事跡。而在樹旁歇息,不過是色身而已。那么,離別之事不須看得太重。但禪家講納于境而不滯于境,到底未能泯滅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后說: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了他對塵世的厭惡和對佛門清靜的向往,以及他對堂弟的留戀之情。首聯寫明送別地點、對象及景色,頷聯寫送別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寫離別,寫氣氛,烘托情感。頸聯突出寫別后詩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內在感受,是賈詩本色。尾聯寫別后相思意。詩層次清晰,寫出送別全過程,語言質樸自然,抒情達意深摯濃郁,確可稱為“平淡”。“獨行”二句雖不一定“三年得”,但刻劃人物心理狀態卻極為真切。

賈島簡介

唐代·賈島的簡介

賈島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 ? 賈島的詩(333篇)

猜你喜歡

運禪人求偈

釋德洪

石室如仄磬,春云如翠被。翛然無事僧,來此時枕臂。

無求即無憂,有身還有累。永懷彭尊宿,一席曾遁世。

念奴嬌?巴山坐雨,久不得舍弟書

近現代陳匪石

夜來風雨,信天涯、一樣清明寒食。冶翠嬌紅渾見慣,夢里鄉愁如織。

冢臥狐貍,灰飛蝴蝶,到處殘鵑泣。空城潮打,東邊淮月無色。

九日登高蓋山憶舊游

明代鄭善夫

此日經過高蓋下,忽憶去年高蓋峰。秪見黃花似往日,那堪衰鬢向秋風。

煙霞不斷重陽路,勛業猶疑三徑松。舊國蕭條歲復晏,布袍芒屩意何窮。

次韻昌叔詠塵

宋代王安石

塵土輕飏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

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超然祇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

游南薰亭

明代陳璉

桂林名勝地,臺觀跡多陳。空馀南薰亭,屹立漓水濆。

使君喜登臨,從游有嘉賓。拂石坐紫苔,援琴鼓南薰。

滿江紅

清代顧太清

冒雪沖寒,崎嶇路、馬蹄奔走。望不盡、遠山冠玉,六花飛湊。

碧瓦遙瞻心似剖,殯宮展拜澆杯酒。哭慈親、血淚染麻衣,斑斑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