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晏殊的詩 > 踏莎行·細草愁煙

踏莎行·細草愁煙

[宋代]:晏殊

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憑闌總是銷魂處。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

帶緩羅衣,香殘蕙炷。天長不禁迢迢路。垂楊只解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

踏莎行·細草愁煙譯文及注釋

譯文

纖細的小草在風中飄動好像一縷縷輕煙惹人發愁,獨自開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擾,倚在欄桿上總會想起一些讓人難忘的往事。太陽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卻靜靜地沒有一個人居住,只看到時不時的有一些海燕雙雙飛來飛去。

輕輕緩一下羅衣上的錦帶,香氣還殘留在用蕙點燃的火炷上,那條路是不是跟天一樣的長。垂下的楊柳只能夠惹得住春風眷顧罷了,什么時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這里稍停片刻呢!

注釋

怯:來描寫花晨露中的感受。

緩:緩帶,古代一種衣服。

蕙:香草。

炷:燃燒。

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參考資料:

1、唐圭璋 、鐘振振.《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1月1日:201-202

2、唐圭璋.《全宋詞》增訂簡體本:中華書局,1999年1月1日:95

踏莎行·細草愁煙創作背景

  慶歷三年在宰相任上時,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形成一種廣興文學的浪潮,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晏殊臨春之季不禁有感而發,以物抒情,感嘆時光的流逝。

參考資料:

1、孫望 常國武主編.《宋代文學史 》(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第109—110頁

踏莎行·細草愁煙鑒賞

  此詞以凄婉溫潤的筆調,抒發傷春情懷的同時,流露出對時光年華流逝的深切慨嘆和惋惜,深微幽隱。

  起筆“細草愁煙,幽花怯露”,寫的是:小草上的煙靄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顫。這兩句表面看來都是寫外的景象,但內含的卻是極銳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現了作者極細膩的情思,且與細密的對偶形式完美地結合為一體。那細草煙靄之中仿佛是一種憂愁的神態,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種戰驚的感覺。用“愁”來表達煙靄中的感受,用“怯”來描寫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說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實際上是通過草與花的人格化,來表明人的心情。

  “憑欄總是銷魂處”,收束前兩個四字短句,“細草愁煙,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欄干上所見到的景物。詞人只因草上的絲絲煙靄,花上的點點露珠,就“消魂”,足見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靜無人,時時海燕雙飛去”為上片結拍。前面由寫景轉而寫人,這兩句則是以環境的襯托,進一步寫人。“靜無人”是別無他人,唯有一個憑欄消魂的詞人。“日高深院”之靜,襯托著人的寂寥。“海燕雙飛”反襯出人的孤獨。“時時海燕雙飛去”意為:海燕是雙雙飛去了,卻給孤獨的人留下了一縷綿綿無盡的情思。

  過片“帶緩羅衣,香殘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轉向室內,仍寫人。這里的“帶緩羅衣”,以衣服寬大寫人的消瘦,暗示著離別之苦。“香殘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種以蕙草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內常用。“殘”即一段段燒殘。“香殘蕙炷”寫室內點的蕙香,一段段燒成殘灰,又暗示著室內之人心緒的黯淡。以香爐里燒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殘灰,比擬自己內心千回百轉的愁腸已然斷盡,比擬自己情緒的冷落哀傷,也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這里只是客觀地寫出“帶緩羅衣,香殘蕙炷”,更見其含蓄。唯其不直說出來,才不會受個別情事的局限,才能給人無限深遠的想象與聯想。

  接著“天長不禁迢迢路”一句為上二句作結,兩個對偶的雙式短句緊接一個長句,嚴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攔。“天長”與“迢迢路”,結合得很好,天長路遠,這是無論如何也難以阻攔的。“不禁”二字,傳達出一種凡事都無法挽回的哀傷,緊接“帶緩羅衣”的思念與“香殘蕙炷”的銷磨之后,更增加了對于已失落者的無可奈何。結句“垂楊只能惹春風,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嘆的口吻出之:楊柳柔條隨風擺動,婀娜多姿,這多情、纏綿的垂柳,不過是那里牽惹春風罷了,它哪一根柔條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條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這兩句中寄托有極深遠的一片懷思悵惘之情,象征著對整個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晏殊簡介

唐代·晏殊的簡介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 ? 晏殊的詩(368篇)

猜你喜歡

依韻奉和牧翁人日示內二首 其一

清代柳是

春風習習轉江城,人日于人倍有情。帖勝似能欺舞燕,妝花真欲坐流鶯。

銀幡囡戴忻多福,金剪儂收喜罷兵。新月半輪燈乍穗,為君酹酒祝長庚。

賦西漢

唐代魏徵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柏谷,朝游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泛舟三首 其二

宋代劉敞

雪消泉似漲,冰解舟可通。操篙不憚冷,環渚故無窮。

歌詠淹短日,醉酣輕朔風。何須萬乘相,始辨鴟夷翁。

懷顧黃公

清代王又旦

不畏窮愁只著書,幽棲風物近何如?斷云疏雨吳王峴,竹瓦臨江十尺廬。

山腳散步由舍北歸

宋代陸游

空碧升團月,江郊弄夕霏。

生涯今始是,年事古猶稀。

寶泉灘即事

趙瑗妾

桃花高浪幾尺許,銀石沒項不知處。

兩兩鸕鶿失舊磯,銜魚飛入菰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