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于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

于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

[清代]:納蘭性德

獨背殘陽上小樓,誰家玉笛韻偏幽。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

驚節序,嘆沉浮,秾華如夢水東流。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

懷人 

于中好·獨背殘陽上小樓鑒賞

  “獨背斜陽上小樓”,一開場先擺動作,畫面里,納蘭性德(納蘭容若)獨上小樓,背后是紅紅的斜陽,很有氣氛,接下來是用音樂進一步烘托氣氛:“誰家玉笛韻偏幽”,不知道哪里傳來的背景音樂,是笛子曲,韻律幽幽。

  八卦一下:納蘭性德(納蘭容若)獨上小樓,聽到“誰家玉笛”,也就是說,他并沒有看見那個吹笛子的人,那么,他是怎么單靠耳朵聽出來人家吹的是玉笛而不是竹笛或金笛呢?

  答案是這種耳音別說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就連笛子專家家也很難做到,像“玉笛”這種詞語,僅僅是源遠流長的一種詩人語言——比如,同樣聽到不知從哪里傳來的笛子聲,如果你想表達君子情懷,那就說“玉笛”;如果你想表達鄉野之情,那就說“竹笛”;如果你想表達豪客滄桑,那就說是”鐵笛”;如果你寫武夫小說,那就寫成“金笛少年”。

  只有笛子是真的,那些玉、竹、金、鐵一般都只是詩人為塑造意境而主觀加上的修飾,不可當真。就詩人們而言,這些修飾都是意象符號,是一種傳統的詩歌語言。

  接下來,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已經在笛聲的渲染下登上小樓了,在詩歌里邊,主人公只要一登高I無論是高臺還是高樓l,往往就要感懷了。由登高而感懷,這也是一個相當有傳統的詩歌套路。

  登高之后,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先寫了一下登高之所見,即“一行白雁遙天暮,幾點黃花滿地秋”,天上一句,地上一句。天上是暮色沉沉,一行白雁在飛;地上是秋景蕭瑟,幾點黃花堆積。

  白雁,比大雁體形略小,據說是純白色的。白色的雁雖然我們很難想象,但唐詩里有“東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潔”,宋詞里詠白雁也有“冰魂問歸何處,明月影中藏”,看來還真是白色的。

  地上,幾點黃花而已,并不是滿地黃花,但納蘭性德(納蘭容若)卻說”幾點黃花滿地秋”,這比“滿地黃花堆積”更顯得凄涼蕭瑟,后者就好比一個人已經躺在血泊中喘息最后的幾口氣,前者卻如一個人眼睜睜地看著敵人的屠刀正在朝自己砍過來。

  下片“驚節序,嘆沉浮”,開始登高感懷了,季節代謝,人生沉浮,總是惹人傷感,“秾華如夢水東流”,好事情總是才一來到就馬上消失了,像夢一樣容易破滅,像河水東流一樣不可逆轉。

  “水東流”在詩歌意象里一般有這樣幾種含義: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二是不可逆轉。李煜詞”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很無助,人的一生無法擺脫命運,就像電影里的人物無法擺脫劇本。

  我們看電影的時候,隨著劇情的發展而喜怒哀樂,而揪心著急,其實冷靜下來一想,我們也知道這些故事早就在電影膠片里被固定好了。李煜和納蘭性德(納蘭容若)他們有時候就像電影里的人物突然有片刻的靈光一閃:哎,我不會只是一個電影人物吧?

  “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化自曹唐詩“人間何事堪惆悵,海色西風十二樓”,納蘭性德(納蘭容若)換“何事”為“所事”,比較難解,有注本說“所事”即事事,很多事,鐘繼先有“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看來這個詞大概是從元曲里來的俗語。

  橫塘,較難解。若當地名講,南京和蘇州都有橫塘;若當泛指講,詩人語言里和這個詞有關的一般都涉及男女情事。有注本說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納蘭容若)懷念南方友人,也講得通。以橫塘代指江南,也說得過去。如果這是懷人之作,那么“人間所事堪惆悵,莫向橫塘問舊游”意思就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人生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發愁,我還是省點心別去惦記你好了。

  當然,這是在說反話,實質上的意思是:南方的老朋友啊,你看,我有這么多的事情需要發愁,可我還是很惦記你呀。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歲寒亭

宋代曾幾

飽霜猶郁蔥,立雪故清潤。下有老成人,持心以相印。

金水兄得拙集貽詩慰勉經秋徂冬始次韻為酬

傅義

殺氣全消朔氣升,金烏任爾急飛騰。荷香早沁三生夢,玉屑猶輝五夜燈。

愧乏清泉為祛熱,惠貽熾炭好融冰。世情冷暖何須問,天際云霞正蔚蒸。

同徐茂吳游白岳信宿紫霄樓 其二

明代佘翔

北斗天高不可從,靈巖壁立翠重重。松間此日來雙鶴,云里何年駐六龍。

短褐朝元隨羽節,空山采秀躡仙蹤。日斜笑倚盧敖杖,谷口西風落暝鐘。

閱見一十首 其三

金朝邊元鼎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

大司徒白翁畢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賦

潘光祖

留臺掌后大司徒,六府修明五典敷。弘濟艱難承運泰,坐籌部伍息庚呼。

姬公未是明農日,疏傳先懷止足圖。人望九章嗟信宿,駕還三徑理荒蕪。

臺城路 闌干

清代顧翎

紫桐廊畔春如畫,分明碧城十二。刻玉蟠螭,泥金寫鳳,短短回文輕護。

縈云寶炷。恰界破方花,書成梵字。古礎苔衣,秋痕暈上幾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