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兩漢]:佚名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訓于己也。先誑之曰:“與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眾狙皆起怒。俄而曰:“與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眾狙皆伏而喜。

朝三暮四譯文及注釋

譯文

宋國(今商丘)有一個養獼猴的老人,他很喜歡獼猴,養的獼猴成群,他能懂得獼猴們的心意,獼猴們懂得那個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減少了他全家的口糧,來滿足獼猴們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將要限制獼猴們的食物,但又怕獼猴們生氣不聽從自己,就先騙獼猴們:“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三顆,晚上四顆,這樣夠嗎?”眾多獼猴一聽很生氣,都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說:“我給你們的橡樹果實,早上四顆,晚上三顆,這樣足夠嗎?”獼猴們聽后都很開心地趴下,都很高興對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釋

狙(jū)公:養猴子的老頭。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養猴老人的心思。

損:減。

口:口糧。

充:滿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會兒,不久。

匱: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馴(xùn):馴服,順從,聽從。引申為服服帖帖。

誑(kuáng):欺騙。

之:代詞,它,代指猴子們。

與:給。

若:文言文中的人稱代詞,代“你”、“你們”,文中指猴子們。

芧(xù):橡樹的果實,俗稱“橡實”。

朝:早上。

足:夠,足夠。

眾: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齊生氣起來。怒:惱怒,生氣。

伏而喜:都很高興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動物感到滿足時的動作)。

朝三暮四鑒賞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闡述一個哲學道理,是《莊子·齊物論》中一則重要的寓言故事,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眾猴子所得到的并沒有增加或減少,猴子們喜怒為用就顯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載眾生的“大塊”而猴子就像是紛亂紅塵中的眾生。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們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誡人們要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因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時的,到最后我們將會發現我們并沒有失去什么,也沒有得到什么。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圣人不使人知,豈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術也?”遺憾的是,后來應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像在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無常了。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病起次韻子和

宋代周孚

不盡揚雄一鴟酒,卻吟平子四愁詩。酒能作病終何益,詩解窮人亦漫為。

便死正應如土偶,縱貧那可恨毛錐。如今只有荊卿在,能記田光少壯時。

平望遇雨

清代李燧

匹練橫空日氣清,菰蒲葉戰風蕭蕭。一聲雷送太湖雨,七十二峰云擁潮。

寄荅子立董兄

明代邊貢

書來休更問新銜,蹇命非才久自諳。游屐謾誇探虎窟,釣竿何用狎龍潭。

終知展季三宜黜,豈但嵇康七不堪。傳語故交虛北望,已看華發住江南。

代趙倅燕廣德守錢郎中致語口號

宋代史浩

清朝登用是儒宗,尤喜桐川協氣濃。畫戟林中今長貳,紅蓮幕里昔游從。

云飛共慶情方洽,鯨飲何妨量有容。且向山城足歡謔,他年接武亞夔龍。

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飲浦江高樓有詩紀事依

近現代陳三立

寄命湖船帶夢游,又依海客戀殘秋。

楹書壁掛成千劫,波影花光聚一樓。

望云思親圖

唐代王翰

白云天際閑舒卷,卻似搖搖行子心。云氣有時還變滅,子心無日不登臨。

高林度過含疏雨,遠岫飛回落晚陰。不羨梁公為令子,但存忠孝古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