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薛逢的詩 > 潼關河亭

潼關河亭

[唐代]:薛逢

重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勢自尊。

天地并功開帝宅,山河相湊束龍門。

櫓聲嘔軋中流度,柳色微茫遠岸村。

滿眼波濤終古事,年來惆悵與誰論。

潼關河亭鑒賞

  詩的前四句以渾灝之筆寫潼關形勝。“重崗如抱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抱”、“蹲”二字勾畫潼關一帶山巒面貌,將西岳華山雄鎮潼關的獨尊傳神地描摹出來,與杜甫詩句“西岳崚.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山孫”(《望岳》)同為傳神妙筆。這第一句從潼關附近山岳的垂直空間下筆,給人以峻峭之感。“屈曲秦川勢自尊”,由橫向空間承接上句,潼關諸山曲折起伏,拱衛關中,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來,許多帝王憑借此處險峻,建金城千里,為帝王之業。戰國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說秦孝公“拒河山之固,東向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史記·商君列傳》),秦國借著關中地利一統天下。杜甫在《秋興八首》中曾稱“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見秦川地形確有至尊之勢。薛逢在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語句,將秦川帝居的尊嚴與潼關天險聯系起來,更突出了潼關的山河形勝。“天地并工開帝宅”,寫秦中之“尊”,作為帝居的秦川山河,是天造地設,天地同力開辟出來的,它的險峻,決非區區人工雕琢所能為之的,這句驅天地于筆端,很能見出詩人的氣魄和詩才。“山河相湊束龍門”,筆力不減出句。龍門,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與陜西韓城縣東北之間,此地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黃河流至此地,因河床變窄,水流湍急,氣勢壯闊。相傳大禹治水,導河積石于此,故又稱禹門。龍門景象,非潼關河亭之可望,為了寫出“天地并功開帝宅”的自然壯觀,作者憑借想象用一“湊”字,一“束”字,寫出萬壑群山與黃河同赴龍門的景象,以陡健之筆將龍門峽谷,千巖如奔,水流激射寫得逼真,使人如臨其境,聞其聲,見其勢,奇險嚇人。這句與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寫長江氣勢的雄奇壯麗同工。首二聯就潼關河亭展開粗線條的描繪。值得重視的是,詩人在這四句詩中,融時空為一體,而具體又以空間形式設置意象,在空間意象后面,潛藏著以潼關為屏障的秦中帝業發展史,這種潛伏的時間意識,為尾聯抒情留下伏筆。

  “櫓聲嘔軋中流渡,柳色微茫遠岸村”二句,收詩人思緒于眼前,將視線放在河亭四周。正當詩人佇立潼關河亭,沉浸在潼關形勝與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際,“嘔軋”一聲櫓響,將他驚醒,覓聲望去,只見一葉扁舟中流橫渡,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遠岸,和依稀可辨的村莊。這兩句詩,以淡墨描出一個寧靜莽遠的場景,與首二聯雄偉驚險境界恍如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隱隱傳達出詩人冥想初醒時那種茫然的心情。

  “滿眼波濤終古事,年來惆悵與誰論”,由亭下滿目東去的波濤,詩人心中升起無窮感慨。山河形勝終古如斯,人間盛衰之事,卻如眼前波濤一去不返,即使是聲勢煊赫的秦皇漢武,他們輝煌的帝業,也成為古事,一去不復返。詩人想道: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歲月蹉跎,近年來心中出現的那股人生之謎難以解釋的悵惘情緒不覺泛起,而在自己悲慘的生活中,此情可與誰訴?

  此詩以景起,以情結,起勢雄健,結語慘然。在寫景向言情的漸次過渡中,情緒逐漸低沉,最后以世無知音,難論惆悵綰束。這種情緒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響,更主要受詩人長期受人排貶,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響。史載薛逢與沈詢、楊收、王鐸等人同年進士,而薛逢最有才華,然諸同年相繼作了宰相,薛逢卻沉淪下僚,故言辭激烈,得罪當權者,一生抑郁寡歡而卒。這種身世之感,在潼關形勝之中被激發出來,一時豪情,最終被慘淡的心事沖淡,故釀成情緒的大起大落。

薛逢簡介

唐代·薛逢的簡介

薛逢

薛逢,字陶臣,蒲洲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會昌元年(公元八四一)進士。歷侍御史、尚書郎。因恃才傲物,議論激切,屢忤權貴,故仕途頗不得意。《全唐詩》收錄其詩一卷。《舊唐書》卷一九零,《新唐書》卷二零三皆有傳。

...〔 ? 薛逢的詩(97篇)

猜你喜歡

文獻太子挽歌詞五首 其五

唐代徐鉉

綵仗清晨出,非同齒胄時。愁煙鎖平甸,朔吹繞寒枝。

楚客來何補,緱山去莫追。回瞻飛蓋處,掩袂不勝悲。

戲贈樂天、復言(此后三篇同韻)

唐代元稹

樂事難逢歲易徂,白頭光景莫令孤。弄濤船更曾觀否,
望市樓還有會無。眼力少將尋案牘,心情且強擲梟盧。
孫園虎寺隨宜看,不必遙遙羨鏡湖。

白菊 其四

陳肇興

銅瓶紙帳鎮相宜,一種清寒世少知。得氣本來能耐冷,出群原不在多姿。

相逢縞袂霜千朵,散盡黃金月一枝。悟得此中真意處,白描還要性靈詩。

勤王北望感懷十三首 其七

唐代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

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

效阮公詩十五首 其九

南北朝江淹

宵月輝西極,女圭映東海。佳麗多異色,芬葩有奇采。

綺縞非無情,光陰命誰待。不與風雨變,長共山川在。

詩偈 其一七八

唐代龐蘊

行學非真道,徒勞神與軀。千里尋月影,終是枉工夫。

不悟緣聲色,當今學者疏。但看起滅處,此個是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