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喬的詩 > 書邊事

書邊事

[唐代]:張喬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漢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

書邊事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秋的邊地號角劃斷寧靜,征人悠閑地倚著哨樓遠望。

陣陣和風吹拂著昭君墳墓,邊城梁州普照著和煦陽光。

浩瀚沙漠看不見軍兵阻擾,邊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賞。

蕃人的情意好像這條流水,愿永久歸附中原流向南方。

注釋

調角:猶吹角。斷:占盡。

戍樓:防守的城樓。

春風:指和煦涼爽的秋風。青冢:指西漢王昭君的墳墓。

白日:燦爛的陽光。梁州:當時指涼州,在今甘肅境內。

大漠:一作“大漢”。

窮邊:絕遠的邊地。

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

書邊事創作背景

  唐朝自肅宗以后,河西、隴右一帶長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沙州民眾起義首領張議潮,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十州,宣宗因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公元857年,吐蕃將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歸唐朝所有。此詩的寫作背景大約是在上述情況之后。

書邊事鑒賞

  詩篇一展開,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就是一幅邊塞軍旅生活的安寧圖景。首句“調角斷清秋”,“調角”即吹角,角是古代軍中樂器,相當于軍號;“斷”是盡或占盡的意思。這一句極寫在清秋季節,萬里長空,角聲回蕩,悅耳動聽。而一個“斷”字,則將角聲音韻之美和音域之廣傳神地表現出來;“調角”與“清秋”,其韻味和色調恰到好處地融而為一,構成一個聲色并茂的清幽意境。這一句似先從高闊的空間落筆,勾勒出一個深廣的背景,渲染出一種宜人的氣氛。次句展現“征人”與“戍樓”所組成的畫面:那征人倚樓的安閑姿態,像是在傾聽那悅耳的角聲和欣賞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傳達出邊關安寧、征人無事的主旨。

  頷聯“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風”,并非實指,而是虛寫。“青冢”,是漢朝王昭君的墳墓。這使人由王昭君和親的事跡聯想到目下邊關的安寧,體會到民族團結正是人們長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會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風中搖蕩一樣,長青永垂。“梁州”,當指“涼州”。唐梁州為今陜西南鄭一帶,非邊地,而曲名《涼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涼州,地處今甘肅省內,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與涼州地帶一東一西遙遙相對。傍晚時分,當視線從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涼州時,夕陽西下,余輝一片,正是一派日麗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見,即使在那更為遙遠廣闊的涼州地帶,也是十分安定的。

  頸聯“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大漠”和“窮邊”,極言邊塞地區的廣漠;而“無兵阻”和“有客游”,在“無”和“有”、“兵”和“客”的對比中,寫明邊關地區,因無蕃兵阻撓,所以才有游客到來。這兩句對于前面的景物描寫起到了點化作用。

  末聯兩句“蕃情似此水,長愿向南流”,運用生動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寫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詩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確指,也可能指黃河。詩人望著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緒聯翩。他想:蕃情能像這大河一樣,長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該多好啊!這表現出詩人渴望民族團結的愿望。

  全詩抒寫詩人于邊關的所聞、所見、所望、所感,意境高闊而深遠,氣韻直貫而又有抑揚頓挫,運筆如高山流水,奔騰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讀來回腸蕩氣,韻味無窮。

張喬簡介

唐代·張喬的簡介

張喬

(生卒年不詳),今安徽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鄭谷、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

...〔 ? 張喬的詩(251篇)

猜你喜歡

贈筆生王伯純

元代謝應芳

時方用武我業儒,王生賣筆來吾廬。生承世業霅溪上,制筆特與常人殊。

宣城阻兵十三載,猶喜山中老?在。拔來秋穎帶微霜,縛得铦錐含五彩。

陽春曲

宋代張詠

東風習習吹庭樹,知道春權移日馭。

青紅獨解露春心,凝冷無言避春去。

古宮詞十首

宋代劉克莊

溝水通宮苑,泠泠去復回。

無人漏言語,紅葉是良媒。

聞吳吏部少槐哀仆乏嗣飭內入獄侍湯藥四首 其一

明代盧楠

宓子彈琴日,山濤謫宦時。澤梁施禁網,鰥寡遂恩私。

未識洪鈞妙,應沾造物奇。周南王化遠,終不負螽斯。

題劉至誠行樂

清代戴亨

溪回蕩云容,虬松勢妖矯。日月摩高巔,石瘦青苔老。

科頭信芒鞋,臨風恣幽討。箕踞憩云根,蒼翠午陰悄。

送彭待制知瀛州

宋代劉敞

趙北燕南如掌平,定知臺選寄長城。雅歌不廢軍中樂,緩帶能令塞外清。

傾蓋由來欣意氣,著鞭從此想功名。灞池送目邯鄲道,倚瑟空多惜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