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梅堯臣的詩 > 夢后寄歐陽永叔

夢后寄歐陽永叔

[宋代]:梅堯臣

不趁常參久,安眠向舊溪。

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

適往言猶在,浮生理可齊。

山王今已貴,肯聽竹禽啼。

夢后寄歐陽永叔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已經離開朝廷很久,安心地居住在故鄉。

晚上忽然做了個夢,夢中又回到了千里外的京城,與你相會;夢醒時已是五更,雞鳴陣陣,落月照著屋梁。

回味夢中,歡敘友情的話還在耳邊回響,想到這人生,不也和一場夢一樣?

老朋友啊,你如今已登顯貴,是不是還肯像過去同游時,再聽那竹禽啼唱?

注釋

永叔:歐陽修的字。

趁:跟隨。常參:宋制,文官五品以上及兩省供奉官、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天參加朝見,稱常參官。梅堯臣回鄉前官太常博士,得與常參。

舊溪:指家鄉宣城。宣城有東西二溪。

五更: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此為第五個時段,即天將明時。千里夢:夢到了千里外的京城。

一城雞:滿城雞鳴。

往:指夢中赴京華與歐陽修相會。

浮生:人生。這是梅堯臣自嘲的說法,指自己大半生虛度。

山王:山指山濤,王指王戎,均為竹林七賢之一。山濤后官吏部尚書,王戎官司徒、尚書令。

竹禽:即竹雞,善啼,棲竹林內。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8-29

2、張鳴.宋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77

夢后寄歐陽永叔創作背景

  至和二年(1055),梅堯臣已經居喪住故鄉宣城三年了。這天晚上,他做了個夢,夢見與好朋友歐陽修在京城歡聚。夢醒后,天還沒亮,殘月斜照,雞鳴聲不絕于耳。他感慨不已,寫下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8-29

夢后寄歐陽永叔鑒賞

  詩題是“夢后”,詩的重點也是抒發夢后感懷,但詩先從未入夢時寫,交代自己的情況,作為夢的背景。首聯實寫,隨手而出,說自己離開朝廷已經很久,安居在故鄉。這聯很質樸,實話實說,但對后面寫夢起了重要作用。唯有“不趁常參久”,與友人離別多日,所以思之切,形諸夢寐;唯有“安眠向舊溪”,滿足于現狀,才會有下文感嘆人生如夢,唯適為安,希望歐陽修富貴不忘貧賤之交的想法。接下去,“五更千里夢,殘月一城雞”兩句,轉入“夢后”情景。

  這首詩之所以見稱于人,主要就在這三四兩句,特別是第四句,寫景如畫,并含不盡之意。一些文學史就以它作為梅堯臣“狀難寫之景,含不盡之意”的范例。

  梅堯臣提出這一名論時,他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為例,認為“道路辛苦、羈旅愁思,豈不見于言外?”梅堯巨這時“安眠向舊溪”,并沒有“道路辛苦、羈旅愁思”;然而,他在夢中走過“千里”(在夢中走到京中,見到歐陽修),“五更”時醒來,看到的是屋梁“殘月”,聽到是滿城雞啼。這種眼前光景與夢境聯系起來,就有了說不盡之意。

  杜甫《夢李白》中寫到夢后時說:“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蹦鞘前岩f的“意”說了出來(也還含有未盡之意)。這里“殘月”二字實際上概括了杜甫那十個字。這里的“一城雞”與茅店的雞聲不一樣,因為那是催人上道,而這里卻還在“安眠”之中。但“殘月”雖在,而不見故人“顏色”,耳邊唯有“一城雞”聲,離情別緒涌上心頭。不特如此,“雞唱”還是催人上朝的信號?!吨芏Y·春官·雞人》即利用雞的“夜呼旦,以叫百官,王維詩也說:“絳幘雞人報曉籌”。梅堯臣“不趁常參久”,在夢回聞雞時,又會想到“漢殿傳聲”(《春渚紀聞》語)。所以,這一句不僅寫出在“安眠向舊溪”時的夢醒情景,而且寄托著去國(離開京城)、思友之深“意”。

  第五句的“往”,指夢中的魂“往”到京城與歐相見,是承“千里夢”而來的。“言猶在”是夢后記憶。杜甫的夢李白,寫夢李白來;此詩則寫詩人“往”;杜甫對夢中情景描寫較多;而此則僅以“言猶在”三字概括過。這是因為兩詩所要表現的重點不同,詳略自異。夢中“言猶在耳”,頃刻間卻只剩下“殘月”、雞聲,這使詩人想到“人生如夢”,因之而覺得得失“可齊”之“理”。這就是第六句“浮生理可齊”的含意。關于“人生如夢”,有人斥為消極,但這只是一方面;從身在官場者說,看輕富貴功名之得失,才能保持廉節、操守,因而還是未可厚非的。

  最后兩句,由夢中與歐陽修相會,想到了現實中的交往。詩用竹林七賢中山濤、王戎來比歐陽修,因為歐陽修當時已擢官翰林學士,因此梅堯臣希望他雖然已處高位,但不要忘記當年朋友之間的交往。詩以聽竹禽啼鳴為往日蕭散自在、相互脫略形骸的生活的代表,以問句出之,正是深切希望歐陽修莫改初衷,與詩人保持友情,珍惜過去。方回認為末聯是說歐陽修已登顯貴,要忙于朝政,已經無法享受高眠之適,也是一種合理的解釋。

  山濤保薦嵇康,而嵇康卻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梅堯臣卻希望歐陽修保薦自己,有人認為這樣太庸俗了,是貶低了梅堯臣。其實,當時的時代、事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梅堯臣原本不是山林隱士,而宋朝制度,官吏考績又要看保薦者多少。而且,梅堯臣在詩中先說“不趁常參久”,再說到“夢后”的滿城雞聲;又說到他對官場得失并不十分介意,然后再微示求助之意,正是老老實實說話。既不是遺世脫俗,也不是汲汲富貴,這樣反而表現出梅堯臣的品格。另外,寫此詩的那一年八月,梅堯臣返回京城;第二年(1056年,即嘉祐元年)便由歐陽修與趙概的聯名奏薦,而得官國子監直講。

  論人必須顧及“全人”,講詩也必須顧及全詩。如果尋章摘句,再加抑揚,反而會失去真實。

梅堯臣簡介

唐代·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 梅堯臣的詩(1885篇)

猜你喜歡

題養正圖六十首 其九 戒君節飲

弘歷

飲君致君樂,籩豆能無亂。卜晝未卜夜,不過能救半。

傳稱兼仁義,阿好乃過贊。

為胡元瑞題綠蘿館二十詠 其十八 湘竹簟

明代王世貞

玉臂展清輝,輕紋熨柔翠。不道香汗流,道是湘君淚。

送慧上人之九頓嶺 其七 贈劉元善

劉崧

故人東去維揚日,學士親題送別詩。一代風流嗟已矣,十年漂泊更何之。

久傳大府承簪筆,猶滯滄江理釣絲。寂寞舊游臨汝曲,秋風雕鶚起遐思。

易守建業毅夫有詩贈別次韻五首 其一

宋代陸佃

太守無堪久借留,君王恩禮與升州。親輿自可時來往,漁唱猶能數獻酬。

風色得經揚子渡,月明知在海棠洲。北山楷木今成列,獨傍師門想見丘。

題江??丛凭砣?其二

明代陸深

海上會看云,飄飄迥不群。扶桑紅日近,錦繡總成紋。

興化道中

清代董訥

漭沆連滄海,風吹一葉輕。村從波際出,草逼浪痕生。

地闊無山影,天空有雁鳴。最憐釜底處,何日奏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