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唐代]:李白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

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

落景轉疏雨,睛云散遠空。

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

石鏡掛遙月,香爐滅彩虹。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尋陽江上大風吹動巨浪,灌嬰井中亦水翻如濤。

揚帆啟航馳在天一般大的如鏡湖面,直向彭蠡湖東面而去。

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云朵散向遠空。

名山佳景引發人們佳美的情興,清觀幽賞怎能有所窮盡?

巨大的石鏡之上又有明月高掛,香爐峰上彩虹明滅。

相思之時您我共對廬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見美景相同。

注釋

尋陽城:即潯陽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尋陽:即潯用,原為湓城縣(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為潯陽縣,治所在現今江西九江。彭蠡:蠡讀lǐ,彭蠡湖,這里指鄱陽湖。黃判官:李白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詳,判官為觀察使、節度使的僚屬。

灌嬰井:據《元和郡縣志》載,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灌嬰(漢初大臣)主持筑建湓(pén)口城(一名湓城,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因地處湓水入長江口得名)。建安(東漢獻帝年號,196~220)年間,孫權經過這里,親自立標令人打井,正好打出了灌嬰筑城時古井,于是在井旁豎立銘記為“穎陰侯(灌嬰封爵)井”。傳說井水很深,和長江相通,長江中有風浪,井水即動蕩不止。

天鏡:指鄱陽湖的湖面。形容湖水明凈,涵映天空,猶如巨大的鏡子。

彭湖:即彭蠡湖。

景,同“影”。落景,即將墜落的夕陽。疏雨,稀疏的小雨。

名山:指廬山。

清賞:清新,賞心悅目。

石鏡:據《水經注》載,廬山東面懸崖上有一塊大圓石,光滑如鏡,可見人影。

香爐:即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部。滅:消失。彩虹:香爐峰周圍多瀑布,水氣經日光照射而形成彩虹。這兩句用遠月懸空、彩虹消失,形容夜幕降臨。

君:指黃判官。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08-509

2、山東省出版總社濟南分社編.中學生一周一詩: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創作背景

  此詩為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歲時下尋陽泛舟鄱陽湖寄友人黃判官之作。李白流放夜朗遇赦后,自江夏來到尋陽城(即潯陽,今江西九江)的彭蠡湖(即鄱陽湖),作此詩寄給友人黃判官。

參考資料:

1、山東省出版總社濟南分社編.中學生一周一詩:山東人民出版社, 1988.03:258-259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鑒賞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

  借用鋪敘的方法,描寫鄱陽湖的水翻如濤、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中描寫了鄱陽湖和廬山的雄奇壯麗景象,境界開闊,想象豐富。

  以形象的比喻寫開船進入明亮如鏡、水天一色的鄱陽湖的情景,尤為生動。所以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過小孤山大孤山》中說:“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此詩篇末在暢敘游興之中流露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言簡而意深。

  描繪出一幅夕陽墜落、稀疏雨灑、睛云飄散的美景。

  借用遠月懸空、彩虹消失的景象,暗寓詩人佳興勃發,清賞無窮,夜幕不知不覺般如期降臨。

  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思憶遠方的友人,想像力超凡脫俗,宛如友人也正舉目思憶詩人,在語段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照應了題目,有升華主題深化主旨的作用。

  全詩十二句,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前四句,寫自己在風浪中開帆入湖,氣勢豪邁。第二段為中間六句,寫湖上風光。本來落霞照湖面,水天共影,十分好看;忽而又下起了雨,不久又云散虹出,罩在廬山頂上,景象更為壯觀。詩人佳興勃發,清賞無窮,不覺月上中天,彩虹早已消失了。詩人情隨景遷,寫得錯落有致。最后兩句是第三段,清賞之余,不禁想起好友。如此良宵,友人也正舉目思念詩人。正是如此,照應了題目,又留下了余味。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古大夫宅下馬石歌

清代丘逢甲

七百年來掩塵土,石與大夫俱氏古。大夫何許人?

乃是紫虛仙人四世孫。宅在梅州州北門。眼前不見大夫宅,止見大夫下馬石。

太息

明代薛始亨

先生玉貌自非庸,義士能辭賣塞封。斜日坐隅占鵩鳥,渾天丸發驗銅龍。

顏衰漫指吳門練,醴去羞將楚市舂。碧簡誰窺蝌蚪字,綵毫曾向夢中逢。

題道士鄭渭濱詩卷

宋代馮去非

江湖曾是飲清波,筆染霜華秋最多。

夢里誦君新句子,覺來無奈月明何。

初七日丁丑長至前喜晴

元代方回

樓南紅氣滿霜天,新霽湖山曉色妍。

七日喜逢長至日,百年慚到古稀年。

用晦以三寸篋貯金字佛經咒二十余卷精工之甚感而賦謝

明代王世貞

函端舍利發,知爾不成空。老眼粗能辨,僧翻未易終。

真文玄奘熟,梵字苑咸工。大類群龍藏,收來一缽中。

同孔加淳父諸君集時濟山齋分賦得主人林館秋

明代王懋明

寂寂揚雄宅,清涼幾席虛。

萸香饋來酒,螢死讀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