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黃庭堅的詩 > 秋思寄子由

秋思寄子由

[宋代]:黃庭堅

黃落山川知晚秋,小蟲催女獻功裘。

老松閱世臥云壑,挽著滄江無萬牛。

秋思寄子由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川田野上草木枯萎凋零,知道季節已到了晚秋。天氣漸涼,促織鳴聲四起,催促婦女趕制裘衣。

老松飽嘗人間世態,高臥云壑。要想把它拖走,如果沒有滄江挽纖的上萬頭牛是辦不到的。

注釋

子由:蘇轍,字子由,蘇軾的弟弟。蘇氏兄弟都是宋代文學家,也都是黃庭堅的好友。

黃落:謂草木枯萎凋零。

小蟲:指促織(即蟋蟀)。催:有催促之意,用擬人手法。功裘(qiú):古代天子賜給卿大夫穿的一種皮襖,其做工略粗于國君所穿的“良裘”。此處泛指冬天的裘衣。

閱世:經歷時世。云壑(hè):云氣遮覆的山谷。

滄江: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蒼色,故稱。

秋思寄子由創作背景

  北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黃庭堅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令,很不得意。他在草木枯黃的晚秋季節,殷殷思念著好友蘇轍(字子由)。這時蘇轍被貶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為監鹽酒稅,兩人相距不遠。詩人因秋而思,觸景生情,寫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張兵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501-502

秋思寄子由鑒賞

  此詩雖只短短四句,卻蘊含著相當豐富的情感。開頭兩句,表面上是在描寫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實際上是借此來反襯詩人落魄無依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節,婦女們都在辛勞不息,自己當年也曾想過要干一番事業而落魄至今,一事無成,再也難以展露才華。一個“知”字,一個“催”字,表達出“光陰徒催人老”之意。這兩句運用了擬人和烘托的手法,借景抒情,借描寫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與蟋蟀催促婦女織布趕制裘衣來表現了詩人這種難遣的郁悶心情。

  三四句,詩人的筆鋒陡然一轉,把自己比作高臥云壑的老松,早已飽嘗了人間的炎涼世態,對功名富貴之類都看透了。因此,絕不與時俗同流合污。“挽著滄江無萬牛”,說沒有一萬頭牛都拉不動老松,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堅,難以動搖。這兩句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把自己比做高臥云壑的老松,生動形象、瘦硬蘊藉的語言有力地寄托了詩人拒絕與惡濁的社會現實同流合污的孤傲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慰勉之意。同時,詩人在這里化用了杜甫“云壑布衣鮐背死”和“萬牛回首丘山重”兩句詩,顯得貼切自然。

  此詩精雕細刻,瘦勁拗峭,體現了黃庭堅詩作瘦硬的特色。詩人曾說過:“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于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此詩正是他對上述主張的實踐。全詩除第一句外,句句用典,但并不顯得晦澀難懂,亦無斧鑿之痕。

  前人評黃庭堅詩,有所謂“草蛇灰線”之說,意即章法嫻熟,結構細密,似斷實連,不露痕跡。此詩正具有這樣的特點。詩人感秋抒懷,但不明言,而把情融入景,寫得十分含蓄,足見詩人筆力之高。

黃庭堅簡介

唐代·黃庭堅的簡介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 ? 黃庭堅的詩(2085篇)

猜你喜歡

舟中除夕

清代蔣詩

舟行逼除夕,悵悵欲何之。歲暮天涯客,關河此夜思。

更深人語寂,雨急漏聲遲。獨坐篷窗下,無心對酒卮。

游青城山

楊可弼

我笑羊叔子,峴首矜一生。

又怪謝阿客,伐山覓崢嶸。

徐惟得沖漠齋又題八絕 其二 白云洞

明代胡應麟

石洞蒼茫閉水簾,碧窗云冷玉龍潛。不妨行雨邀巫峽,猶記為霖出傅巖。

南轅雜詩一百八章 其十五

清代姚燮

二鼓黃壘堡,三鼓香城村。旋風飐輪角,沙葉為蔽昏。

大河莽東注,石閘西營屯。奔蹄不受役,縱性投沄渾。

孫希汲出示所和杜允迪二詩因次韻并寄允迪以

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

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慶有年。

自吳城至馬當湖江八景 其三 瀑布 在匡廬

明代郭之奇

蒼屏九疊盡飛榮,風雨千巖欲怒鳴。泉石初開天籟發,水山相雜大文生。

每乘清氣陰陽御,漸出光華人世迎。不是銀河天際落,峰頭那得掛長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