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津城樓書寄譚吾肩晏湘門兩孝廉
登天津城樓書寄譚吾肩晏湘門兩孝廉。清代。鄧顯鶴。 笙歌聲里駐行舟,丁字沽前暮靄收。兩岸人家多在水,一天煙月正登樓。遠帆歷歷津門樹,平渚昏昏海國秋。為報周南留滯客,無心我已學間鷗。
[清代]:鄧顯鶴
笙歌聲里駐行舟,丁字沽前暮靄收。兩岸人家多在水,一天煙月正登樓。
遠帆歷歷津門樹,平渚昏昏海國秋。為報周南留滯客,無心我已學間鷗。
笙歌聲裡駐行舟,丁字沽前暮靄收。兩岸人家多在水,一天煙月正登樓。
遠帆曆曆津門樹,平渚昏昏海國秋。為報周南留滯客,無心我已學間鷗。
唐代·鄧顯鶴的簡介
鄧顯鶴(1777-1851),字子立,一字湘皋,晚號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卒于文宗咸豐元年,年七十五歲。少與同里歐陽輅友善,以詩相砥礪。嘉慶九年中舉,官寧鄉縣訓導,晚年應聘主講邵陽濂溪書院。鄧顯鶴校勘并增輯周圣楷所作《楚寶》;搜集整理王夫之遺作,成《船山遺書》;編纂《資江耆舊集》及《沅湘耆舊集》;參預《武岡州志》、《寶慶府志》的修纂。湖南后學尊他為“楚南文獻第一人”,而梁啟超則稱他為“湘學復興之導師”。
...〔
? 鄧顯鶴的詩(5篇) 〕
:
黃榦
生平不作溫飽計,歲晚寧愁衣褐無。
一夜嬌兒啼徹曉,始知寒色已侵膚。
生平不作溫飽計,歲晚甯愁衣褐無。
一夜嬌兒啼徹曉,始知寒色已侵膚。
元代:
程鉅夫
夜瞻光怪晝生輝,數尺嵌巖舊見稀。欲獻楚王憂刖足,怕逢織女誤支機。
斜當明月偏宜照,近逼紅塵不敢飛。中慶堂中蓬島客,相看不覺戀柴扉。
夜瞻光怪晝生輝,數尺嵌巖舊見稀。欲獻楚王憂刖足,怕逢織女誤支機。
斜當明月偏宜照,近逼紅塵不敢飛。中慶堂中蓬島客,相看不覺戀柴扉。
清代:
和瑛
朝渡雅隆江,浮梁乃舟造。山谷為我廬,又入西南奧。
深林蔽天日,人跡真罕到。凜冽刺毛骨,猬縮馬牛踔。
朝渡雅隆江,浮梁乃舟造。山谷為我廬,又入西南奧。
深林蔽天日,人跡真罕到。凜冽刺毛骨,猬縮馬牛踔。
宋代:
陳傅良
萱草須鋤莫放深,竹須剪伐待成林。
一花一葉皆相附,要使兒孫識此心。
萱草須鋤莫放深,竹須剪伐待成林。
一花一葉皆相附,要使兒孫識此心。
清代:
嚴金清
佳節無端動旅愁,明河遙看渡牽牛。九州兒女穿針夜,四海詞人折桂秋。
郢曲喧傳絕域外,凱歌聽唱大刀頭。時平不廢防邊略,鐵笛寒聲隱戍樓。
佳節無端動旅愁,明河遙看渡牽牛。九州兒女穿針夜,四海詞人折桂秋。
郢曲喧傳絕域外,凱歌聽唱大刀頭。時平不廢防邊略,鐵笛寒聲隱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