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楚巖往支硎山
送楚巖往支硎山。明代。楊循吉。 昔有支公者,曾為此山客。至今石磴上,猶存馬蹄跡。寒泉出傍澗,散漫流不息。何人作大字,筆勢甚奇特。巖巖圓通殿,飛構爛金碧。春來香火盛,傾城出游適。施錢日滿缽,來往恒絡繹。世人競刀錐,于此乃不惜。我當少年時,一歲嘗一即。提攜隨父兄,娛覽常至夕。別來已幾時,何啻十年隔。此山是名山,先從晉時辟。非有高行僧,何堪主其席。今師遂當往,遠續前人跡。我今何以贈,小偈聊塞責。切煩大士前,我為啟胸臆。慧眼無不觀,是物皆潤澤。如何不見我,困此塵俗役。愿垂楊枝露,灑我一點滴。不愿官祿高,不求財寶積。但愿塵勞中,早脫奔走厄。無災復無難,居家作禪伯。保此清凈正,永離種種色。與師結晚交,來著登山屐。
[明代]:楊循吉
昔有支公者,曾為此山客。
至今石磴上,猶存馬蹄跡。
寒泉出傍澗,散漫流不息。
何人作大字,筆勢甚奇特。
巖巖圓通殿,飛構爛金碧。
春來香火盛,傾城出游適。
施錢日滿缽,來往恒絡繹。
世人競刀錐,于此乃不惜。
我當少年時,一歲嘗一即。
提攜隨父兄,娛覽常至夕。
別來已幾時,何啻十年隔。
此山是名山,先從晉時辟。
非有高行僧,何堪主其席。
今師遂當往,遠續前人跡。
我今何以贈,小偈聊塞責。
切煩大士前,我為啟胸臆。
慧眼無不觀,是物皆潤澤。
如何不見我,困此塵俗役。
愿垂楊枝露,灑我一點滴。
不愿官祿高,不求財寶積。
但愿塵勞中,早脫奔走厄。
無災復無難,居家作禪伯。
保此清凈正,永離種種色。
與師結晚交,來著登山屐。
昔有支公者,曾為此山客。
至今石磴上,猶存馬蹄跡。
寒泉出傍澗,散漫流不息。
何人作大字,筆勢甚奇特。
巖巖圓通殿,飛構爛金碧。
春來香火盛,傾城出遊適。
施錢日滿缽,來往恒絡繹。
世人競刀錐,于此乃不惜。
我當少年時,一歲嘗一即。
提攜隨父兄,娛覽常至夕。
別來已幾時,何啻十年隔。
此山是名山,先從晉時辟。
非有高行僧,何堪主其席。
今師遂當往,遠續前人跡。
我今何以贈,小偈聊塞責。
切煩大士前,我為啟胸臆。
慧眼無不觀,是物皆潤澤。
如何不見我,困此塵俗役。
願垂楊枝露,灑我一點滴。
不願官祿高,不求財寶積。
但願塵勞中,早脫奔走厄。
無災複無難,居家作禪伯。
保此清淨正,永離種種色。
與師結晚交,來著登山屐。
唐代·楊循吉的簡介
(1458—1546)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君謙。成化二十年進士。授禮部主事。好讀書,每得意則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稱“顛主事”。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課讀經史。性狷介,胸襟狹隘,好持人短長。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賦《打虎曲》稱旨,令改武人裝,隨從左右,常使為樂府、小令,以俳優待之。循吉以為恥而辭歸。晚年落寞,更堅癖自好。有《松籌堂集》及雜著多種。
...〔
? 楊循吉的詩(67篇) 〕
宋代:
陳造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
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長日登臨憶侍郎,芳時譚笑客凝香。
須公多辦瓊花露,容我時開古錦囊。
:
金幼孜
養就丹砂雪作團,終朝俛啄近瑯玕。三山碧海休歸去,好向瑤池弄羽翰。
養就丹砂雪作團,終朝俛啄近瑯玕。三山碧海休歸去,好向瑤池弄羽翰。
:
傅義
杜宇催人快繫風,羲娥行色太匆匆。縱非看得韶光賤,九十而今八十空。
花漸老,葉方濃。綠蔭猶肯護馀紅。白頭喜與青春侶,盡攬芳菲入夢中。
杜宇催人快繫風,羲娥行色太匆匆。縱非看得韶光賤,九十而今八十空。
花漸老,葉方濃。綠蔭猶肯護馀紅。白頭喜與青春侶,盡攬芳菲入夢中。
近現代:
周岸登
絮云翳日,煙柳斷腸,羈游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絮雲翳日,煙柳斷腸,羈遊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宋代:
方岳
風逗湘簾雪絮飛,池痕雨過麹塵肥。
揚州十里春猶在,細柳營深解鐵衣。
風逗湘簾雪絮飛,池痕雨過麹塵肥。
揚州十裡春猶在,細柳營深解鐵衣。
近現代:
陳匪石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
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云。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
京華遍冠蓋,憔悴斯人。心力好付陽春,迷離一片,渺煙水、吳根殘畫同論。
斜陽小樓外,漫愁縈絲柳,望冷孤雲。堂前舊燕,勸歸來、莫誤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