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天 其一 留別漱嵐
壺中天 其一 留別漱嵐。近現代。許寶蘅。 相逢何處,記滿城風雨,去年重九。蠟屐東山邀勝侶,餉我雙螯斗酒。秋夢如煙,冬郎欲老,不禁重回首。無端飄泊,送行又折楊柳。人生幾度悲歡,幾回離合,贏向天涯走。一棹獨催江上月,方是銷凝時候。桂子天香,枝頭春鬧,換得相思否。西窗剪燭,試聽鵑淚啼瘦。
[近現代]:許寶蘅
相逢何處,記滿城風雨,去年重九。蠟屐東山邀勝侶,餉我雙螯斗酒。
秋夢如煙,冬郎欲老,不禁重回首。無端飄泊,送行又折楊柳。
人生幾度悲歡,幾回離合,贏向天涯走。一棹獨催江上月,方是銷凝時候。
桂子天香,枝頭春鬧,換得相思否。西窗剪燭,試聽鵑淚啼瘦。
相逢何處,記滿城風雨,去年重九。蠟屐東山邀勝侶,餉我雙螯鬥酒。
秋夢如煙,冬郎欲老,不禁重回首。無端飄泊,送行又折楊柳。
人生幾度悲歡,幾回離合,贏向天涯走。一棹獨催江上月,方是銷凝時候。
桂子天香,枝頭春鬧,換得相思否。西窗剪燭,試聽鵑淚啼瘦。
唐代·許寶蘅的簡介
許寶蘅,1875生,浙江仁和人。光緒壬寅舉人。清末曾任學部主事,軍機章京。民國時任總統府秘書、國務院秘書、銓敘局局長、內務部考績司長、代理內務部次長、國務院秘書長等職。1927年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副館長,兼管掌故部。后任遼寧省政府秘書長、黑龍江省府顧問。1931年后在北京著述、教學。解放后,為中央文史館研究館館員。
...〔
? 許寶蘅的詩(199篇) 〕
明代:
葉春及
昔余寄薄游,并公宰閩邑。翩翩丹山禽,千仞亦棲棘。
拙劣守故丘,公獨崇明德。建節炎海隅,晤言慰疇昔。
昔餘寄薄遊,并公宰閩邑。翩翩丹山禽,千仞亦棲棘。
拙劣守故丘,公獨崇明德。建節炎海隅,晤言慰疇昔。
清代:
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
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
道出錢塘江,十裡無頑壤。鬥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
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
:
汪石青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
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
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唐代:
趙嘏
莫向花前泣酒杯,謫仙依舊是仙才。
猶堪與世為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
莫向花前泣酒杯,謫仙依舊是仙才。
猶堪與世為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
宋代:
鄭剛中
聞說吳郎入漢中,掃除亭榭祝東風。
三年不與故人醉,留取數枝桃杏紅。
聞說吳郎入漢中,掃除亭榭祝東風。
三年不與故人醉,留取數枝桃杏紅。
唐代:
龔詡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
紅衣落盡翠盤傾,浣我清波一鑒明。說與兒童須摘盡,莫留馀葉引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