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弈喻 > 鑒賞

《弈喻》鑒賞

原文

  予觀弈于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弈之優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賞析

  該文選自《潛研堂集》。弈喻,即用下棋打比方,借下棋的事情講道理。

  以弈為喻,并不少見,如“世事如棋”、“常恨人生不如棋”等等,孟子也曾以弈為喻,指出“不專心致志不得也。”但是錢大昕的《弈喻》一文更能引起讀者深入的思索。

  該文第一自然段生動簡潔地敘述了一次觀弈、對弈的經歷。觀弈時,作者對客是“嗤其失算”、“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已”;對弈時卻是數子先失,中盤苦思冥想,終局慘敗。最后落得個“赧甚,不能出一言”的結果。觀弈和對弈時,作者對自己和對客人的棋技判斷差距如此之大,這引起了作者的深思。“后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默坐”正是作者弈敗后冷靜反思的表現。

  由此引出第二段發人深省的議論。以“弈”喻“學”,提出學者應辯證客觀地看問題,要像下棋一樣,多從對方的角度看,冷靜地思考問題。這一段首先列舉“今之學者”不正確的治學態度。“多訾(非議、毀謗)古人之失”,“樂稱今人失”、“多訾”、“樂稱”,形象地刻畫了那些“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的學者的浮躁情態。然后提出作者的主張,看問題應當“易地以處,平心而度”。

  第三段,扣住弈棋情況深入一層議論,指出下棋的好壞有標準,大家能評判。事理方面的問題由于各人都認為自己正確,是非標準就難定了。“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由此,作者指出:別人的短處,可能正是自己的長處;而自認為沒有短處,卻正是最大的短處,于人于己,都應當正確對待、全面評價,所以絕不應該彼此嗤笑。

  該文的弈喻,非常生動地說明了一個人觀他人之失易,觀自己之失難,應當“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客觀事物的哲理。全文依事取警,抽象事理,短小精悍,議論風生,能給讀者以許多教益。

錢大昕簡介

唐代·錢大昕的簡介

錢大昕

錢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曉征,又字及之,號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漢族,江蘇嘉定人(今屬上海),清代史學家、漢學家。錢大昕是18世紀中國最為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他在生前就已是飲譽海內的著名學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學者都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公推錢大昕為“一代儒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