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發漢兒村題壁》鑒賞
原文
參橫月落,客緒從誰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紅樓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輸與五陵公子,此時夢繞花前。
賞析
上片側重寫景,“參橫月落,客緒從誰托”,是寫眼前的實景,月亮已落,參星橫斜,正是天將破曉之際,納蘭已經要從漢兒村出發了。“客緒”是指一種行旅懷鄉的愁思。這滿心的情緒,真真是,又該從何說起。在這樣的茫然無奈中,詞人拋出了虛化的兩句,“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紅樓一角”則是虛筆,太多執著的情緒容易讓人產生幻覺,納蘭似乎也并不介意在這里用這種方式變現他思鄉之情。紅樓顯然是想象之語,而在這里,“樓”并不是重點,紅樓一角之下,定是有佳人倚欄,翹首企盼著詞人的歸期吧,此情悠悠,兩心知。
下片側重寫情。先說后兩句,“輸與五陵公子,此時夢繞花前”,單看這兩句自然是無頭無腦,不過連上前面兩句,“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絕塞風煙”就可以看出,納蘭這其實是在抱怨了。他感嘆道自己年年都有不如意之事,要戍守塞外,在縷縷風煙中消磨時光。看來,納蘭自己的確是比不上此時正在游賞玩樂的京城貴族子弟們啊,他們恐怕此時正過著活色天香般的生活吧。詞人拿遠行在外孤寂無聊的自己,和在京師里過著悠閑生活的人們相比,在看似情緒平靜的表面之下,他實在是忍不住滿腹牢騷。短短四句,言淺而意深。
這樣一個結句,也是對上片落句的回照,在整首詞里構成了一種前后勾連、回環往復的韻致,《清平樂》這樣短小的詞牌能寫出這樣回環往復的意味,可見納蘭情意之深切,也更讓人覺得其中哀傷之情愈加的纏綿委婉。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