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戲贈杜甫

戲贈杜甫

[唐代]:李白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戲贈杜甫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至今記得,在飯顆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頭上戴著竹笠日頭剛好是中午。

請問老兄自從分別以后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為這一段歲月里作詩太費辛苦。

注釋

戲贈:意思是開玩笑的話。其實,所謂開玩笑,往往表現了至交之問的真情實話。

飯顆山:山名。相傳在長安一帶。“飯顆山頭”一作“長樂坡前”。長樂坡也在長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編成的笠帽,用來御雨遮陽。

日卓午:指正午太陽當頂。

借問:請問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為語助詞,唐時習語。

總為:怕是為了。

作詩苦:杜甫曾自言:“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絲不茍的創作精神。

參考資料:

1、劉開揚 周維揚 陳子健.中國古典文學作品選讀 李白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217-218

2、楊鐘岫.唐詩譯賞:重慶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56-57

3、王志遠等.禪詩今譯百首.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6-7

戲贈杜甫創作背景

  此首《戲贈杜甫》大約作于公元746年(天寶五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兗州最后一次相遇時。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在洛陽相識并結下深厚友誼,直至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們交往密切,曾同游齊魯,此后雖難相見,但仍相互關心、思念。

參考資料:

1、王志遠等.禪詩今譯百首.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6-7

戲贈杜甫鑒賞

  《戲贈杜甫》是李白贈杜甫的詩。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唐代大詩家,雖然在年齡上李大杜小,相差了十一歲,他們卻成了忘年之交。對詩歌藝術的狂熱喜好和高深造詣,促使他們成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遠大抱負、正義立場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們情同骨肉,終身不逾。這高尚的友情,和他們美妙的詩歌一樣,垂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詩歌交往中,相互贈和很多。李白的這首《戲贈杜甫》,引起過前人的誤解,都出在這個“戲”字上。郭沫者對此有過精辟的辨析。自從唐人孟棨解說為李白譏笑杜甫作詩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論。郭沫若不然其說,是高明的見解。郭對詩的末兩句解釋為李問杜答,信增親切,不失為一說。其實,“戲”字并不都是譏笑的含義,也可以解作“開玩笑”。古人寫詩題為“戲贈”,并不都是嘲弄,有許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語,而玩笑語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實話,倍覺親切可愛。

  此詩幽默詼諧,甚至滑稽梯突,類似于打油詩。其實這并不是李白嘲諷杜甫作詩拘束遲緩,更不能說李白看不起杜甫。《戲贈杜甫》是朋友間的游戲文字,謔而不虐,體現了李白對杜甫的知己和關愛。一方面,杜甫“窮年憂黎元”,寫作極認真,“語不驚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韻語陽秋》里說的那樣,“杜詩思苦而語奇”(接下來的一句是“李詩思疾而語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窮困潦倒,可能營養不良。李白顯然了解這些,而自己的處境也不比他好,不過達觀些,隨便些,又大了十一歲。

  因此,李白實際上是以此詩勸慰杜甫,詩歌當不了飯吃,不要為了寫詩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而李白作詩比較灑脫,信口拈來即是詩,而杜甫作詩向來是苦費心思的,苦用心的結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體消瘦的原因,這樣不僅作詩苦的“苦”字有了著落,連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來歷。詩的后兩句采用了一問一答的形式,新穎別致,給人以親切之感。

  這末兩句,即使解作都是李白的話,也未嘗不顯痛切關懷之情。要知道,李白也是專心致意于詩創作的,也一樣“為作詩苦”。共同的愛好,共同的習性,共同的甘苦,才有這共同理解的似是玩笑之話而實為肺腑之言,多么親切感人!李白是把人生的詩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從《戲贈杜甫》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暮春張考功助甫邀游韋氏園時梁舍人思伯偕至 其五

明代黎民表

林壑晚逾勝,風塵遠暫忘。物情嫌骯臟,吾意在耕桑。

敗葉蟲行篆,濃花密占房。浮生堪濁酒,窮遠任蒼蒼。

次韻唐彥英留題學舍

宋代李若水

篆壁蝸涎細,織檐蛛網圓。

小軒幽夢破,竹露濕茶因。

贈太傅中書令張文節公挽詞三首 其三

宋代宋庠

平日開黃閣,茲辰奠素旗。留侯嘗辟谷,巖說遂騎箕。

天迥哀笳咽,林長導翣遲。行人此墮淚,何必峴亭碑。

廿一日夜坐憶亡兒 其二

明代顧清

視不成形舉目存,青燈一盞近黃昏。彭殤竟是誰分出,妄使瞿曇欲斷恩。

方洲八景八首 其二 杏圃朝霞

明代張寧

春深花正開,天晴海初曙。霞光云際來,艷色溢蓬宇。

明明碎錦坊,淡淡秋容圃。聊因旦晚歡,妍麗安足數。

同孔加淳父諸君集時濟山齋分賦得主人林館秋

明代王懋明

寂寂揚雄宅,清涼幾席虛。

萸香饋來酒,螢死讀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