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商隱的詩 > 重有感

重有感

[唐代]:李商隱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

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與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重有感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將軍的玉帳牙旗正處有利地位,國家危難的時刻應與皇帝分憂。

雖然已像竇融從關右奏上戰表,還應效法陶侃率大軍進駐石頭。

哪能有蛟龍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沒有鷹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京城里日夜號哭不分人世陰間,宮內何時能抹干眼淚恢復自由。

注釋

玉帳牙旗:指出征時主帥的營帳大旗。得上游:居于有利的軍事地理形勢。

安危:偏義復詞,這里偏用“危”義。須:應當。主君:指皇上。

竇融:東漢初人,任梁州牧。此處指代劉從諫上疏聲討宦官。

陶侃:東晉時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陶侃被推為討伐蘇峻的盟主,后殺了蘇峻。石頭:石頭城,即東晉都城建康(今南京)。

蛟龍:比喻掌握天下大權的天子。愁:一作“曾”,一作“長”。

鷹隼:比喻猛將名臣。與:通“舉”。

幽顯:指陰間的鬼神和陽間的人。

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時候,系不定之詞。星關:天門,指宮廷,即皇帝住處。雪涕:指落淚。

參考資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詩(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69 .

2、陳永正 .李商隱詩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17-19 .

3、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390 .

重有感創作背景

  此詩作于開成元年(836年)。此年二、三月,昭義軍節度使劉從諫兩次上表,表示要“修飾封疆,訓練士卒,內為陛下心腹,外為陛下藩垣。如奸臣難制,誓以死清君側”。一時宦官氣焰稍有收斂。作者有感于此事以及朝廷依然存在的嚴重弊端,寫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 .唐詩鑒賞大全集 .北京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0 :390 .

2、蕭滌非 等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3 :1197-1198 .

重有感鑒賞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五四〇。作者在寫此詩不久前已就甘露之變寫過《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題為“重有感”。這種標題,類似無題。

  首句“玉帳牙旗”,是說劉從諫握有重兵,為一方雄藩。昭義鎮轄澤、潞等州,靠近京城長安,軍事上據有極便利的形勢,所以說“得上游”。這句重筆渲染,顯示劉的實力雄厚,條件優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亂的條件,以逼出下句,點明正意: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作為一方雄藩理應與君主共憂患。句中“須”字極見用意,強調的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改用“誓”字,就變成純粹贊賞了。“須”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豈有”“更無”等才字字有根。

  頷聯用了兩個典故。東漢初涼州牧竇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討西北軍閥隗囂,便整頓兵馬,上疏請示出師伐囂日期。這里用來指劉從諫上表聲討宦官。東晉陶侃任荊州刺史時,蘇峻叛亂,京城建康危險。侃被討蘇諸軍推為盟主,領兵直抵石頭城下,斬蘇峻。這里用來表達對劉從諫進軍平亂的期望。一聯中迭用兩件性質相類的事,同指一人,本來極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運用時各有意義上的側重(分別切上表與進軍),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與對句中用“已”“宜”兩個虛字銜連相應,這就不僅切合劉從諫雖上表聲言“清君側”,卻并未付諸行動的情況,而且將作者對劉既有所贊嘆、又有所不滿,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復雜感情準確而細密地表現出來。不說“將次”,而說“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對劉的“誓以死清君側”的聲言并不抱過于樂觀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勵、有敦促,也隱含著輕微的批評和譴責。

  頸聯中用了兩個比喻。“蛟龍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權力和自由。“鷹隼與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將奮起反擊宦官。(《左傳·文公十八年》:“見無禮于其君者,誅之,如鷹隼之逐鳥雀也。”鷹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應出現的,然而卻是已成的事實,所以用“豈有”表達強烈的義憤,和對這種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龍失水”的情況下理應出現卻竟未出現的局面,所以用“更無(根本沒有)”表達深切的憂恨和強烈的失望。與上面的“須共”“宜次”聯系起來,還不難體味出其中隱含著對徒有空言而無實際行動、能為“鷹隼”而竟未為“鷹隼”者的不滿與失望。

  末聯緊承第六句。正因為“更無鷹隼與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晝夜人號鬼哭,一片悲慘恐怖氣氛。“早晚星關雪涕收?”兩句所表達的是對國家命運憂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為政治抒情詩的題目,創自杜甫。李商隱這首詩,不但承繼了杜甫關注國家命運的精神和以律體反映時事、抒寫政治感慨的優良傳統,而且在風格的沉郁頓挫、用事的嚴密精切乃至虛字的錘煉照應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詩的風格,酷似杜甫的《諸將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獨使至尊憂社稷,諸君何以答升平”這兩句詩的啟發。但比起他后期學杜的律詩(如《籌筆驛》《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這類作品就不免顯得精嚴厚重有余而縱橫變化不夠。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 李商隱的詩(491篇)

猜你喜歡

又以永錫難老為韻 其四

宋代劉一止

長松倚青壁,千歲身不老。下顧蓬艾姿,生意何草草。

愿言雨露甘,馀潤及枯槁。耿耿心自憐,得蔭苦不早。

偈六十九首 其二

宋代釋道寧

風攪長空,春云四起。六臂三頭,徒誇唇觜。匝地普天,全非伴侶。

等閒拈出與君看,直下分明須薦取。

次韻昌甫聞予過仲益見寄

宋代韓淲

離群常恨不能佳,桂到秋深處處花。幽討既尋泉水矣,傍搜豈忘月軒耶。

翁留觴酌時煨栗,友為爐熏更作茶。不是襟期安得此,世間馀事我何加。

落花

宋代趙鼎

花飛便覺春容減,一陣狂風滿地紅。可惜馀芳留不得,夜深人靜月朦朧。

八聲甘州·被西風吹不斷新愁

宋代魏了翁

被西風吹不斷新愁。吾歸欲安歸。望秦云蒼憺,蜀山渺渀,楚澤平漪。鴻雁依人正急,不奈稻粱稀。獨立蒼茫外,數遍群飛。多少曹苻氣勢,只數舟燥葦,一局枯棋。更元顏何事,花玉困重圍。算眼前、未知誰恃,恃蒼天、終古限華夷。還須念,人謀如舊,天意難知。

云山圖二首 其二

明代王鏊

天將雨,山出云,平原草樹杳莫分。須臾云吐近山出,遠岫婪酣吞欲入。

映空明滅疑有無,先后高低殊戢戢。想當畫史欲畫時,磅礴含章幾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