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端的詩 > 拜新月

拜新月

[唐代]:李端

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

細語人不聞,北風吹裙帶。

拜新月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卷起低垂的簾兒,哦,一輪新月, 瑩瑩潔潔倚在窗外,

急急躡下臺階,雙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庭院呦,悄然無人,獨自含羞含情,對著新月細語喃喃,

只有微微的寒風,不時地飄起,那盈盈纖柔的裙帶。

注釋

拜新月:唐教坊曲名。拜新月起源于遠古對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風俗。拜新月的時間是在七夕(農歷七月初七)或中秋節之夜。古代婦女拜新月是為了祈求夫妻團圓、幸福長壽。拜,叩拜。

開簾:撩開門簾。

即:立即。

細語:指少女對月喃喃細語,悄悄傾訴心里的話。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間婚姻的傳說。

參考資料:

1、范曉燕.《唐詩三百首賞譯》:南方出版社,2005.6:第196頁

2、張浩遜,孫祖潔,過偉忠.古小詩精華:蘇州大學出版社,2012.01:第46頁

3、崔鐘雷.唐詩三百首:吉林美術出版社,2011.06:第244頁

4、海豚傳媒.《念唐詩》: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2014.01:第41頁

5、楊鴻儒.愛情詩評譯:華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12頁

拜新月創作背景

  唐代婦女拜新月的風俗流行,不僅宮廷及貴族間有,民間也有,被稱作是一種幽美有趣、極富詩意的風俗,曾盛行于唐朝,并影響到后世。古代婦女往往用拜月之俗來寄托內心的心愿或哀思。詩人李端不循常人之思路,對月暢訴心靈,企求賜福,如愿以償。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55-656頁

拜新月鑒賞

  前兩句寫閨中女子開簾見月,立刻下階便拜,寫出她的急切而微妙的心理。開簾一句,揣摩語氣,開簾前似未有拜月之意,然開簾一見新月,即便于階前隨地而拜,如此不拘形式,可知其長期以來積有許多心事,許多言語,無可訴說之人,無奈而托之明月。以此無奈之情,正見其拜月之誠,因誠,固也無須興師動眾講究什么拜月儀式?!氨慵础倍郑谔撎巶魃?,為語氣、神態、感情之轉折處,自是欣賞全詩的關鍵所在:一以見人物的急切神態,二以示人物的微妙心理。這兩句三個字特別傳神,“見”呈現了抒情主人公的驚喜與心田的忽然開朗,“下”是“見”后的自然動作,由心情使然,會讓人覺得是敏捷地走下臺階,而神色開悅可喜。剛下臺階神速下拜,“拜”既體現了誠和信,又見到了內心的迫切。這兩句以三個動作來表情,也為下兩句作鋪墊。

  后兩句刻畫她感情專注而又不想讓外人知道的嬌羞神態?!凹氄Z”二字,維妙維肖地狀出少女嬌嫩含羞的神態。少女內心隱秘,本不欲人聞,故于無人處,以細聲細語出之,詩人亦不聞也。其實,少女內心隱秘,非愁怨即祈望,直書反失之淺露。現只傳其含情低訴,只傳其心緒悠遠,詩情更醇,韻味更濃。庭院無人,臨風拜月,其虔誠之心,其真純之情,其可憐惜之態,令人神往。即其于凜冽寒風之中,發此內心隱秘之喃喃細語,已置讀者于似聞不聞、似解不解之間,而以隱約不清之細語,配以風中飄動之羅帶,似純屬客觀描寫,不涉及人物內心,但人物內心之思緒蕩漾,卻從羅帶中斷續飄出,使人情思縈繞,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后兩句嘔心吐血,刻意描繪,而筆鋒落處,卻又輕如蝶翅。

  此詩純用白描勾勒人物,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將人物一片虔誠純真之情烘托而出,讀之余音裊裊,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表面看,似即寫作者之所見所聞,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線條勾勒輪廓:隱秘處仍歸隱秘,細節處只寫細節。通過嫻美的動作、輕柔的細語和亭立的倩影,人物一片虔誠純真的高尚情感躍然紙上,沁人肌髓。這正體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功力。

李端簡介

唐代·李端的簡介

李端

李端(約743-782?),字正已,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大歷五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詩集》三卷。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個別作品對社會現實亦有所反映,一些寫閨情的詩也清婉可誦,其風格與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歷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聽箏》入選《唐詩三百首》。

...〔 ? 李端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秋懷次韻晁應之三首

宋代張耒

木落晚風急,宵涼侵暑衣。

有期惟向老,無計未成歸。

古宮詞十首

宋代劉克莊

溝水通宮苑,泠泠去復回。

無人漏言語,紅葉是良媒。

宿隱微山房

元代華幼武

二月蘭舟泊上宮,春云不雨玉壇空。

苔生白石斑斑綠,魚養丹池個個紅。

寧皇御舟

宋代黃洪

龍舟大半沒西湖,此是先皇節儉圖。三十六年安靜里,棹歌一曲在康衢。

戴勝詞

唐代王建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
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
可憐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除夕喜兒曹皆遠歸

明代梁蘭

兒曹遠近俱儒仕,一在筠州一閬州。兩地行程非可約,片時歸計似同謀。

且從除夕嘗家醞,莫問新年買客舟。代際唐虞各努力,老夫白首自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