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

[宋代]:蘇軾

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木奴何處避雌黃。

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含滋嚼句齒牙香。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譯文及注釋

譯文

橘樹何時與山楂、山梨一起長到雪霜來時?一旦經過品評之后,便增添光彩。橘子能在什么地方避開人們的議論?

我到黃州來,開始還未認識橘樹。如荊州、揚州產的金子般的橘子極為貴重,我樂于嘗新橘。品嘗橘子吮它的滋味,賦寫橘詩嚼它的句子,口味芳香。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幾:何時。共:同與。查(zhā):楂,山楂。

題品:品評。生光:增添光彩。

木奴:橘子古名。

雌黃:《晉書·王衍傳》:每捉玉柄塵尾,與手同色。義理有所不安,隨即改更,世號“口中雌黃”。

北客:蘇軾自謂。有來:到黃州來。初:開始。

南金:《毛傳》疏:“荊,揚之州,于諸州最處南偏,又此二州出金,故知南為荊、揚也。”無價:無法計價。

齒牙:口味的俗稱。

參考資料:

1、石聲淮,唐玲玲.東坡樂府編年箋注.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457

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759-760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十二月,是蘇軾貶居黃州的第三年冬天,蘇軾品嘗香橘有感,作該詞抒發自己清新高潔的性情。

參考資料:

1、石聲淮,唐玲玲.東坡樂府編年箋注.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457

2、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759-760

浣溪沙·幾共查梨到雪霜鑒賞

  上片,詠橘的高潔品格和生活地位。“幾共查梨到雪霜,一經題品便生光”,以襯托手法突出橘的傲霜雪的高潔品格。山楂和山梨一到深秋就成熟,根本度不過霜期,而橘子卻能凌霜傲雪,常綠不衰。正因兩者從未“幾共”“到雪霜”,更加突出了橘子的孤傲性格。于是一經人們“題品”,“便生光”彩。屈原的《橘頌》也正是光彩照人之作。自古以來,對橘的是非褒貶從未停息。橘之所以被人稱頌,原于它的凌霜傲雪。橘之所以被人貶責,原于它是生于山間的“木奴”。所以該詞的上片最后一句,蘇軾發出“木奴何處避雌黃”的感嘆,也是為橘的俗名“木奴”正名。這一過片問句,為下片進一步詠橘作了鋪墊。

  下片,寫橘之品格、價值和地位。“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以對襯之筆,先寫“北客”對橘初不相識,正是為了襯托如“南金無價”的橘子樂于被人們“新嘗”的價值。于是更進一步贏得人們的滿含滋吮它的滋味,賦寫贊頌它的詩句,其“齒牙香”在人的生活中的地位是流芳歷史的。

  全詞,運用了比襯、抑揚、反問、通感等手法,渲染了橘子的耐寒、豐碩、香味。尤其運用“南金”之典和通感心理,反襯出橘子的美質和價值。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酬韓質舟行阻凍

唐代韋應物

晨坐枉嘉藻,持此慰寢興。中獲辛苦奏,長河結陰冰。
皓曜群玉發,凄清孤景凝。至柔反成堅,造化安可恒。
方舟未得行,鑿飲空兢兢。寒苦彌時節,待泮豈所能。

頌古六首

宋代釋咸杰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夏夕戲作艷曲

明代韓上桂

浣沙溪上纻羅輕,少小吹笙學鳳鳴。近水荷花貪并蒂,依人燕雀羨雙成。

舞長自喜迎仙袂,燭滅何須絕客纓。已遣風光牽宿醉,獨無涼雨解新酲。

送王本一如遼陽

明代邊貢

送君無奈別情何,五日生朝客里過。心逐懸旌離漢徼,夢隨春柳渡遼河。

重關復嶺狼煙接,暮雨朝云海氣多。應有大篇吟出塞,不須停馬問干戈。

山中

唐代方干

散拙亦自遂,粗將猿鳥同。飛泉高瀉月,獨樹迥含風。
果落盤盂上,云生篋笥中。未甘明圣日,終作釣漁翁。

買菊

清代焦循

重陽風雨遍揚州,買得秋花又一秋。說是傲霜吾不信,朝來籬下總垂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