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吳均的詩 > 山中雜詩

山中雜詩

[南北朝]:吳均

山中雜詩譯文及注釋

譯文

山與天相接的地方繚繞著陣陣云煙,從竹林的縫隙里看灑落下余暉的夕陽。

鳥兒歡快地向房檐上飛去,潔白的云兒竟然從窗戶里輕輕地飄了出來。

注釋

山際:山邊;山與天相接的地方。

煙:指山里面的霧氣。

竹中:竹林叢中。

窺(kuī):從縫隙中看。

檐(yán):房檐。

這句是說山上的房屋地勢很高,所以云從窗戶里面穿進穿出。

山中雜詩鑒賞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云彩從窗里飄出來。作者的幽居蕩盡了人間的塵滓,隨意而傳神地表達了詩人愜意閑適的心情。全詩不過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離“山中”的主題。煙嵐彌漫著山谷,在山峰間飄來蕩去,這正是幽靜深邃的山中所常見的現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間隙中窺見其脈脈的斜暉,由此可見竹林的茂密青蔥,山間的幽趣在首兩句中已曲曲傳出。屋檐上的飛鳥來來往往,白云穿窗而過,都說明詩人所居之處地勢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

  開頭兩句說,但見陣陣煙霧從山與山的交接處飄來,又見太陽在竹叢后漸漸落下。“來”、“落”兩字寫出了動態。“見”、“窺”兩字用得很恰當:煙來則舉目可見;日落則是透過竹子間的空隙所見,所以用“窺”字。“見”和“窺”,都說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寫之景只是人所見之景,并不是純客觀的描繪。三、四句說,鳥兒向著屋檐上飛翔,白云從窗戶里輕輕流出。這兩句都使人想到山中屋宇所處地勢的高峻。尤其是后一句:云本不可能生于屋內,但因屋宇處于白云繚繞之中,云氣從屋后、屋側飄過,所以看起來就像從窗中飛出。“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寫景中已暗示了詩人的山居之樂,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見。

  詩寫得十分精煉。四句寫出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如同電影鏡頭的連接那樣,合起來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煙、日、鳥、云都在動,但給人的印象卻是無限的靜。由這一片寂靜,又使人感到詩人心中是那么清靜。他沒有一點兒雜念,只是靜靜地觀賞著這一切。如果細細吟味,還可感到三、四句隱隱流露出詩人的幾分新奇感。高飛的鳥與屋檐齊高,白云由窗間流出,這種景象在平地上見不到,因而使詩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兩副對子。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后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云”。前兩句的節奏是二、一、二,后兩旬是二、二、一。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容單純,卻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于不顯得單調了。

  此詩寫作極有章法,動靜結合。前兩句形成大的環境氛圍和背景;后兩句點染出具體生動的景物,造成巨細相襯的藝術效果。同時,景物動靜結合,構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環境氛圍。詩人又運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來觀察寫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環境之中,體現了山居的清靜超脫,遠離塵囂,表達了詩人安貧樂道的思想,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吳均簡介

唐代·吳均的簡介

吳均

吳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時官吳興主簿。明人輯有《吳朝清集》。

...〔 ? 吳均的詩(153篇)

猜你喜歡

寓京二首

宋代俞桂

車馬滔滔厭軟紅,湖邊秋意屬西風。

木犀初放荷花老,買個船兒學釣翁。

叱馭庵

宋代劉克莊

所立未如溫太真,詎宜跬步暫忘親。

乃知峻坂驅車者,有愧高堂扇枕人。

臨江仙 其一

宋代周紫芝

水遠山長何處去,欲行人似孤云。十分瘦損沈休文。

忍將秋水鏡,容易與君分。

十六字令 其二

清代洪炳文

簾。一幅湘紋壓小檐。微雨度,響戛玉鉤尖。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

宋代蘇軾

江上東風浪接天,苦寒無賴破春妍。

試開云夢羔兒酒,快瀉錢塘藥玉船。

閱見一十首 其三

金朝邊元鼎

鳳紙銜封玉鏡臺,繡鸞傳記已相猜。傾城笑臉千金樣,莫對閒人一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