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涼掛曉云輕
卜算子·涼掛曉云輕。宋代。吳文英。 涼掛曉云輕,聲度西風小。井上梧桐應未知,一葉云鬟裊。來雁帶書遲,別燕歸程早。頻探秋香開未開,恰似春來了。
[宋代]:吳文英
涼掛曉云輕,聲度西風小。井上梧桐應未知,一葉云鬟裊。
來雁帶書遲,別燕歸程早。頻探秋香開未開,恰似春來了。
涼掛曉雲輕,聲度西風小。井上梧桐應未知,一葉雲鬟裊。
來雁帶書遲,別燕歸程早。頻探秋香開未開,恰似春來了。
《卜算子》,據說借用駱賓王的綽號命名(駱寫詩好用數名,人稱“卜算子”)。北宋時盛行此曲。萬樹《詞律》以為取義于“賣卜算命之人”。調始見蘇軾《東坡詞》又名《百尺樓》、《眉峰碧》、《缺月掛疏桐》、《黃鶴洞中仙》、《楚天遙》。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結亦可酌增襯字,化五言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故另有四十五、四十六兩體。宋教坊復演變為《卜算子慢》,八十九字,上片四仄韻,下片五仄韻。
“涼掛”兩句,繪秋晨景色。言秋月涼沁高懸空中,金風輕拂曉云緩移。“井上”兩句,狀葉初落。言井邊的梧桐樹,看來還郁郁蔥蔥,沒有秋天已臨的感覺,但只見那兒已有一片桐葉象柔美的長發似的隨風飄然而下,才忽然感到秋已至矣,所謂“一葉落而知秋至”矣。上片以秋葉落暗示老將至。也是詞的別名《缺月掛疏桐》的生發。
“來雁”兩句,思人。“別燕”句中,“燕”,似指愛人,詳見前第一百八十二首《絳都春》詞及其注釋。此言“鴻雁”傳來的書信似乎已經太遲,我與愛人生離死別,又匆匆回歸當差的地方。“頻探”兩句,借物喻己之景況。言詞人曾多次探問秋天的菊花有沒有盛開,如果秋菊一旦開花,就會香氣四溢,醉人心扉。四處飄浮著花香,這就好象是春天又來了似的。此也有暗示:希望自己的景況能有所改善之意。下片也有推己及人之意。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
明代:
黃廷用
詞藻才名動玉京,君王珍重使專城。桑麻春兩看頻愜,荊棘秋風夢亦驚。
簾外黃花增別酒,舟前白雁伴行旌。相思秪在西江月,獨立瑤臺聽頌聲。
詞藻才名動玉京,君王珍重使專城。桑麻春兩看頻愜,荊棘秋風夢亦驚。
簾外黃花增別酒,舟前白雁伴行旌。相思秪在西江月,獨立瑤臺聽頌聲。
清代:
邵泰
春風從何來,所過不留跡。人與物同春,欣欣各自得。
而我獨何為,當春轉蕭瑟。親老不能待,饑驅此行役。
春風從何來,所過不留跡。人與物同春,欣欣各自得。
而我獨何為,當春轉蕭瑟。親老不能待,饑驅此行役。
明代:
張穆
東溟千萬里,誠許鳥中英。豈不能言累,徵從慧業生。
撩人低婍妮,饑啄謝憑淩。地僻無談客,青窗感友聲。
東溟千萬裡,誠許鳥中英。豈不能言累,徵從慧業生。
撩人低婍妮,饑啄謝憑淩。地僻無談客,青窗感友聲。
宋代:
周孚
君才元落落,吾語只平平。意廣真堪笑,情親卻自驚。
瘦筇殊未到,短笛為誰橫。肺病雖羸甚,猶能倒屣迎。
君才元落落,吾語隻平平。意廣真堪笑,情親卻自驚。
瘦筇殊未到,短笛為誰橫。肺病雖羸甚,猶能倒屣迎。
明代:
凌義渠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古香拂拂手摩挲,為惜牟珠剩幾多。憑仗血誠通姓字,一編高擁意如何。
唐代:
皎然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
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
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