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黃庭堅的詩 > 題子瞻枯木

題子瞻枯木

[宋代]:黃庭堅

折沖儒墨陣堂堂,書入顏楊鴻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風霜。

題子瞻枯木譯文及注釋

譯文

蘇軾擺出強大的陣勢,在儒家和墨家之間馳突縱橫。他的書法,可跟顏真卿、楊凝式同列并行。

在他的胸中,本有著高山深谷般的境界,所以能畫出老木盤屈在風霜之中的傲骨崢嶸。

注釋

1.子瞻:即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2.折沖:原意為折退敵方的戰車,即抵御敵人。詩中有縱橫馳騁之意。

3.儒墨:儒家、墨家。

4.陣堂堂:陣勢強大。

5.顏楊:唐代顏真卿和五代楊凝式的并稱。顏真卿:唐代書法家,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楊凝式:字景度,號虛白,陜西華陰人。五代書法家。

6.元:本來,原先。

7.丘壑(hè):山水幽深之處,比喻深遠的意境。

8.蟠(pán):盤曲而伏。

參考資料:

1、趙彩娟,郁慧娟,溫斌編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補選: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05:第197頁

2、趙祖堃等選注.宋詩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99頁

題子瞻枯木創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詩人在史局任著作佐郎。春天,蘇軾知貢舉(主管考試),詩人做他的屬官。蘇軾這年曾在醣池寺壁畫了小山枯木,詩人作《題子瞻寺壁小山枯木》詩。蘇軾又作枯木,詩人于是又題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趙彩娟,郁慧娟,溫斌編著.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補選: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05:第197頁

題子瞻枯木鑒賞

  詩的首句“折沖儒墨陣堂堂”說蘇軾用堂堂之陣來平息儒墨之爭,學術不偏激,能得其平。贊揚蘇軾的學識淵博,又以“折沖”的馳騁之意表現他洋溢的才氣。“書入顏楊鴻雁行”,這里不是說蘇軾的書法像顏真卿、楊凝式,而是說他和顏、楊兩人一樣是當時第一流的書法家。這句稱贊他的書法高妙,是從運筆使墨、技藝不凡而言,又已經暗含著“師心使氣”而寫形傳神的命意。第三句“胸中元自有丘壑”是全詩之眼。不僅是說蘇軾落筆之前胸中已有成像,更強調了綜合學識、才藝、經歷等諸多因素在其內心積蓄的豐富涵養。即唯有這樣的內涵,胸中才會有這樣的成像。“故作老木蟠風霜”,這歷盡“風霜”的“蟠曲”“老木”,岸然蒼勁,既是高明筆墨的表現,也是畫家胸襟的寫照。“胸中丘壑”原是東晉謝鯤形容自己的隱逸情趣,被詩人借來表現畫家的外觀與內力的融合。這幅枯木,是蘇軾胸中的郁結自然吐露的。跟凡庸之輩不同,所以落筆作畫,有“老木蟠風霜”之態。至于稱贊書法,當是畫上有題字的原故。最后兩句巧妙地把評畫和品人結合到了一起。熱情地贊揚了蘇軾的藝術造詣,高度評價了蘇軾的人格,兩者結合,自然而貼切。

  這首詩前二句說蘇軾在學術上有集大成的特點,書法可與顏楊并駕并驅。后二句說正是這些深厚的藝術修養、人生體驗,使蘇軾畫出格高韻古的枯木圖,達到詩、書、畫三者相互圓融的藝術的化境。詩以議論開端,仍以議論承轉,通篇闡述畫理,到尾句才扣到枯木圖上。全詩構思特點是,不光寫“老木蟠風霜”,還寫出了蘇軾的為人,寫出了他的“折沖儒墨”,寫出了他的“胸中丘壑”,構思奇特。

黃庭堅簡介

唐代·黃庭堅的簡介

黃庭堅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 ? 黃庭堅的詩(2085篇)

猜你喜歡

燭影搖紅 簾

明代楊基

花影重重,亂紋匝地無人卷。有誰惆悵立黃昏,疏映宮妝淺。

只有楊花得見。解匆匆、尋芳覓便。多情長在,暮雨回廊,夜香庭院。

洞仙歌 湖天望月

清代易順鼎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

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露。

夜聞洛濱吹笙

唐代張仲素

王子千年后,笙音五夜聞。逶迤繞清洛,斷續下仙云。
泄泄飄難定,啾啾曲未分。松風助幽律,波月動輕文。
鳳管聽何遠,鸞聲若在群。暗空思羽蓋,馀氣自氛氳。

夜坐同兄

明代石寶

明月出東方,蟲聲初在戶。宿靄倏已收,庭階出芳杜。

流云翻細波,坐對喜欲舞。秋色何悠揚,龍泉碧花古。

新秋雨霽宿王處士東郊

唐代馬戴

夕陽逢一雨,夜木洗清陰。露氣竹窗靜,秋光云月深。
煎嘗靈藥味,話及故山心。得意兩不寐,微風生玉琴。

題張叔平紅崖碑后

清代司炳煃

張君好游復好奇,逍遙不受名利羈。東行泰岱西咸池,凌跨三湘吊九嶷。

繭足不遺蠻與夷,直到吾黔羅甸之邊陲。紅崖山石如猊獅,紅崖文字如龍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