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

詞語解釋
京師[ jīng shī ]
⒈ ?帝王的都城。
例自京師來。——唐·柳宗元《柳河東集》
元濟詣京師。——《資治通鑒·唐紀》
赴舉京師。——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自京師乘風雪。——清·姚鼐《登泰山記》
英capital (of a country);
引證解釋
⒈ ?一說, 陜西 鳳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師,周文、武 建都于此,統名之曰“京師”。見 清 顧炎武 《肇域志》。一說, 陜西 鳳翔 有山曰 京,有水曰 師,周文、武 建都于此,統名之曰“京師”。見 清 顧炎武 《肇域志》。
引《詩·大雅·公劉》:“京師 之野,于時處處。”
馬瑞辰 通釋:“京 為 豳國 之地名…… 吳斗南 曰:‘ 京 者,地名;師者,都邑之稱,如 洛邑 亦稱 洛師 之類。’其説是也。”
“京師”之稱始此。后世因以泛稱國都。 《公羊傳·桓公九年》:“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史記·儒林列傳》:“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由內及外。”
唐 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京師者,四方之腹心,國家之根本。”
⒉ ?天子的軍隊。
引《左傳·莊公十一年》:“京師敗,曰王師敗績于某。”
⒊ ?指朝廷。
引《史記·吳王濞列傳》:“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驗問實不病,諸 吳 使來,輒繫責治之。”
國語辭典
京師[ jīng shī ]
⒈ ?首都。
引《公羊傳·桓公九年》:「京師者何?天子之居也。」
《三國演義·第二回》:「便發檄至各鎮,召赴京師。」
近都門 轂下 京都 京華 京城
最近近義詞查詢:
何必的近義詞(hé bì)
夏天的近義詞(xià tiān)
姿勢的近義詞(zī shì)
烏黑的近義詞(wū hēi)
違反的近義詞(wéi fǎn)
寂寥的近義詞(jì liáo)
命中的近義詞(mìng zhòng)
滔滔不絕的近義詞(tāo tāo bù jué)
取得的近義詞(qǔ de)
復興的近義詞(fù xīng)
也好的近義詞(yě hǎo)
決心的近義詞(jué xīn)
發展的近義詞(fā zhǎn)
主顧的近義詞(zhǔ gù)
隱居的近義詞(yǐn jū)
連接的近義詞(lián jiē)
失業的近義詞(shī yè)
哀傷的近義詞(āi shāng)
人造的近義詞(rén zào)
老虎的近義詞(lǎo hǔ)
想法的近義詞(xiǎng fǎ)
挺進的近義詞(tǐng jìn)
扮演的近義詞(bàn yǎn)
烏龜的近義詞(wū guī)
情義的近義詞(qíng yì)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