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秦
詞語解釋
避秦[ bì qín ]
⒈ ?晉·陶潛《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指躲避強暴或戰亂。簏名。
引證解釋
⒈ ?后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引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云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夏陽 適 晉,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尋幽數日不逢人。”
⒉ ?指躲避強暴或戰亂。
引《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臺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告全國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于 法,朝鮮 并于 日,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⒊ ?簏名。
國語辭典
避秦[ bì qín ]
⒈ ?秦時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后比喻逃離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
近避難 避亂
最近近義詞查詢:
填補的近義詞(tián bǔ)
當今的近義詞(dāng jīn)
感到的近義詞(gǎn dào)
有效的近義詞(yǒu xiào)
知法犯法的近義詞(zhī fǎ fàn fǎ)
壓縮的近義詞(yā suō)
暗笑的近義詞(àn xiào)
正當的近義詞(zhèng dāng)
謀取的近義詞(móu qǔ)
謳歌的近義詞(ōu gē)
動聽的近義詞(dòng tīng)
驅策的近義詞(qū cè)
民風的近義詞(mín fēng)
正統的近義詞(zhèng tǒng)
配置的近義詞(pèi zhì)
超級的近義詞(chāo jí)
相同的近義詞(xiāng tóng)
公正的近義詞(gōng zhèng)
上午的近義詞(shàng wǔ)
終于的近義詞(zhōng yú)
轉變的近義詞(zhuǎn biàn)
節拍的近義詞(jié pāi)
部署的近義詞(bù shǔ)
排列的近義詞(pái liè)
離開的近義詞(lí kāi)
更多詞語近義詞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