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位
詞語(yǔ)解釋
即位[ jí wèi ]
⒈ ?開(kāi)始做帝王或諸侯。
例安斄王即位。——《史記·魏公子列傳》
昭帝即位。——《漢書·李廣蘇建傳》
英ascend the throne;
⒉ ?就位;入席。
英take one's seat;
引證解釋
⒈ ?就位。古謂走入中庭左右兩側(cè)規(guī)定的位置。
引《書·顧命》:“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
孔穎達(dá) 疏:“入即位者, 鄭玄 云卿西面,諸侯北面。”
孫星衍 疏:“經(jīng)言入即位,不言升階,知皆陪位于中庭也。”
《儀禮·士冠禮》:“主人玄冠朝服,緇帶素韠,即位于門東西面。”
⒉ ?亦作“即立”。指開(kāi)始成為帝王、皇后或諸侯。
引《左傳·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周禮·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職,掌建國(guó)之神位” 漢 鄭玄 注:“鄭司農(nóng) 云,‘立’讀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jīng)》‘公即位’為‘公即立’。”
《后漢書·皇后紀(jì)上·和熹鄧皇后》:“至冬立為皇后,辭讓者三,然后即位。”
唐 韓愈 《許國(guó)公神道碑銘》:“元和 十五年,今天子即位。”
曹禺 等《膽劍篇》第一幕:“吳王 夫差,三十二歲,即位不久,喜功貪殺,驕狂自是,自以為有富國(guó)強(qiáng)兵的本領(lǐng),立下獨(dú)霸中原的大志。”
國(guó)語(yǔ)辭典
即位[ jí wèi ]
⒈ ?帝王、諸侯登位。
引《左傳·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初刻拍案驚奇·卷七》:「后來(lái)肅宗即位靈武,玄宗自疑不能歸長(zhǎng)安。」
近登基 登位
反退位 讓位
⒉ ?就位。
引《書經(jīng)·顧命》:「卿士邦君,麻冕蟻裳,入即位。」
《禮記·坊記》:「故君適其臣,升自阼階,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英語(yǔ)to succeed to the throne, accession
德語(yǔ)Amtsantritt (S)?
法語(yǔ)succéder au tr?ne, accéder au tr?ne
相關(guān)成語(yǔ)
- xiǎo xiǎo shuō小小說(shuō)
- háo mǐ毫米
- guǒ jué果決
- zàn tóng贊同
- yǒu diǎn有點(diǎn)
- chī xiāng吃香
- fěi jī誹譏
- dòng qiān動(dòng)遷
- diàn lù電路
- yǐn bì隱蔽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發(fā)
- guāng yuán光源
- jīn ér今兒
- bèi bǎi倍百
- fǎ zhì法制
- kǎo shēng考生
- zhǔ duì主隊(duì)
- sè yí色夷
- xié lì協(xié)力
- dāng jiā zuò zhǔ當(dāng)家作主
- zhǐ shù指數(shù)
- píng fāng gēn平方根
- zhēng xiē ér爭(zhēng)些兒
- rì shí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