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
詞語解釋
大德[ dà dé ]
⒈ ?大功德;大恩。
例吾且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英outstanding merits and virtues;
⒉ ?品德高尚。
英noble character;
⒊ ?德行高尚的人。
英noble man;
⒋ ?大節,堅定地按照道德、藝術和其他價值準則辦事。
英integrity;
引證解釋
⒈ ?大功德;大恩。
引《易·繫辭上》:“天地之大德曰生。”
《詩·小雅·谷風》:“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齊暉。”
⒉ ?謂品德高尚。
引《管子·立政》:“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國柄。”
尹知章 注:“德雖大而仁不至,或包藏禍心,故不可授國柄。”
⒊ ?指德行高尚的人。
引《禮記·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
《孟子·離婁上》:“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十三:“大德安鈍拙,下士快新頴。”
⒋ ?大節。
引《論語·子張》:“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朱熹 注:“大德小德,猶言大節小節。”
⒌ ?佛家對年長德高僧人或佛、菩薩的敬稱。梵語為“婆檀陀”(bhadanta)。
引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常有大德名僧講一切經,受業沙門,亦有千數。”
《翻譯名義集·釋氏眾名》:“婆檀陀,《大論》:秦 言大德。 《毘柰耶律》云:佛言今日后,小下苾蒭,於長宿處,應喚大德。”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帝( 隋文帝 )深崇佛法,天下大德,群集 關中。”
道士亦有稱大德者。 唐 趙璘 《因話錄》卷四:“元和 以來,京城諸僧及道士,尤多大德之號。”
國語辭典
大德[ dà dé ]
⒈ ?盛美之德。
引《左傳·昭公二十六年》:「陳氏雖無大德,而有施于民。」
近盛德
⒉ ?大節。
引《論語·子張》:「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⒊ ?天地造物好生之德。
引《易經·系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近盛德
⒋ ?高僧。
⒌ ?元朝成宗的年號(西元1297~1307)?。
相關成語
- tóng yì cí同義詞
- zhǐ yì旨義
-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
- zhào dùn rì趙盾日
- shào nián zǐ少年子
- yóu shè游涉
- xiāo huà méi消化酶
- kǎn tǔ màn砍土鏝
- lián tǐ連體
- diào zhèng調正
- jūn yòng軍用
- bài huài敗壞
- bù rán不然
- rén tǐ měi人體美
- cùn cǎo寸草
- jié mù pái節目牌
- tōng háng通航
- qiè shēng shēng怯生生
- tǒng yī統一
- yī jiàn zhōng qíng一見鐘情
- qī zǐ妻子
- dōng tóu東頭
- rì shí日食
- gé sh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