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
詞語解釋
檢討[ jiǎn tǎo ]
⒈ ?找出缺點錯誤,做自我批評。
英self-criticism; examine one's own mistakes;
⒉ ?查看;搜檢。
英review; check;
引證解釋
⒈ ?查核,整理。
引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數(shù)月來,檢討囊袠中,得新舊詩,各以類分,分為卷目。”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仁宗 慶歷 初,嘗詔儒臣檢討 唐 故事,日進(jìn)五條,數(shù)諭近臣,以為有補(bǔ),其后久廢。”
《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五年》:“帝曰:‘前代亦合有宰相舉官故事,可令史館檢討之。’”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書的還魂和趕造》:“凡留心于文化的前進(jìn)的人,對于這些書應(yīng)該加以檢討!”
⒉ ?總結(jié)研討。
引聞一多 《家族主義與民族主義》:“我們現(xiàn)在將三千年來家族主義與民族主義兩個勢力發(fā)展的情形,作一粗略的檢討。”
宋慶齡 《為新中國而奮斗》:“當(dāng)我們分析了當(dāng)前 亞洲 的情勢和重新檢討了歷史在我們國家和人民中間留下的標(biāo)記的時候,我們可以看見,作為人民一部分的婦女和人民有著共同的敵人。”
⒊ ?指檢查自己的錯誤言行。
引趙樹理 《登記·眼力》:“人家說咱聲名不正,除不給寫信,還叫我檢討哩!”
艾蕪 《百煉成鋼》第九章:“你們一定要好好地檢討,不要彼此官官相護(hù)。”
⒋ ?官名。 宋 有史館檢討。 明 時始屬翰林院,位次于編修,與修撰編修同謂之史官。
引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捷智一·李文達(dá)》:“﹝ 李文達(dá) ﹞乃請于新進(jìn)士內(nèi),選人物俊偉,語言正當(dāng),學(xué)問優(yōu)長者,授以檢討之職,分任講讀,遂為定例。”
《清史稿·選舉志二》:“大學(xué)分科畢業(yè),最優(yōu)等作為進(jìn)士出身,用翰林院編修、檢討。”
國語辭典
檢討[ jiǎn tǎo ]
⒈ ?檢驗探討。
例如:「檢討得失」、「檢討成敗」。
近反省
⒉ ?職官名。宋有史館檢討,掌修國史。明、清時隸屬翰林院,位次于編修,與修撰編修同稱為「史官」。
相關(guān)成語
- fàn zhòng yān范仲淹
- guāng qǐ光啟
- kāi lù guǐ開路鬼
- gōng lǐ公理
- qíng jié情節(jié)
- àn zhào按照
- yī tuō依托
- jiǎng jīn獎金
- yī zhāo一招
- nào máo dùn鬧矛盾
- wán mìng玩命
- shēng pín聲頻
- shí lì pài實力派
- yì cháng異常
- dòng zuò piàn動作片
- zǎo nián早年
- zhū mù朱木
- niú pí牛皮
- lù xiàng路向
- jiā chǎn家產(chǎn)
- běi lǐ北里
- xiāo hào消耗
- hā hā jìng哈哈鏡
- yī jiàn zhōng qíng一見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