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宇文慶
宇文慶,字神慶,河南洛陽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將軍,仕歷五州刺史、安 吉侯。父顯和,夏州刺史。慶沉深有器局,少以聰敏見知。周初,受業(yè)東觀,頗涉 經(jīng)史。既而謂人曰:“書足記姓名而已,安能久事筆硯,為腐儒之業(yè)!”于時文州 民夷相聚為亂,慶應募從征。賊據(jù)保巖谷,徑路懸絕,慶束馬而進,襲破之,以功 授都督。衛(wèi)王直之鎮(zhèn)山南也,引為左右。慶善射,有膽氣,好格猛獸,直甚壯之。 稍遷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柱國府掾。及誅宇文護,慶有謀焉,進授驃騎大將軍, 加開府。后從武帝攻河陰,先登攀堞,與賊短兵接戰(zhàn),良久,中石乃墜,絕而后蘇。 帝勞之曰:“卿之馀勇,可以賈人也?!睆蛷奈涞郯螘x州。其后齊師大至,慶與宇 文憲輕騎而覘,卒與賊相遇,為賊所窘。憲挺身而遁,慶退據(jù)汾橋,眾賊爭進,慶 引弓射之,所中人馬必倒,賊乃稍卻。及破高緯,拔高壁,克并州,下信都,禽高 湝,功并居最。周武帝詔曰:“慶勛庸早著,英望華遠,出內(nèi)之績,簡在朕心。戎 車自西,俱總行陣,東夏蕩定,實有茂功。高位縟禮,宜崇榮冊。”于是進位大將 軍,封汝南郡公,邑千六百戶。尋以行軍總管擊延安反胡,平之,拜延州總管。俄 轉(zhuǎn)寧州總管。高祖為丞相,復以行軍總管南征江表。師次白帝,征還,以勞進位上 大將軍。高祖與慶有舊,甚見親待,令督丞相軍事,委以心腹。尋加柱國。開皇初, 拜左武衛(wèi)將軍,進位上柱國。數(shù)年,出除涼州總管。歲余,征還,不任以職。
初,上潛龍時,嘗從容與慶言及天下事,上謂慶曰:“天元實無積德,視其相 貌,壽亦不長。加以法令繁苛,耽恣聲色,以吾觀之,殆將不久。又復諸侯微弱, 各令就國,曾無深根固本之計。羽翮既剪,何能及遠哉!尉迥貴戚,早著聲望,國 家有釁,必為亂階。然智量庸淺,子弟輕佻,貪而少惠,終致亡滅。司馬消難反覆 之虜,亦非池內(nèi)之物,變成俄頃,但輕薄無謀,未能為害,不過自竄江南耳。庸、 蜀險隘,易生艱阻,王謙愚蠢,素無籌略,但恐為人所誤,不足為虞。”未幾,上 言皆驗。及此,慶恐上遺忘,不復收用,欲見舊蒙恩顧,具錄前言為表而奏之曰: “臣聞智侔造化,二儀無以隱其靈;明同日月,萬象不能藏其狀。先天弗違,實圣 人之體道;未萌見兆,諒達節(jié)之神機。伏惟陛下特挺生知,徇齊誕御,懷五岳其猶 輕,吞八荒而不梗,蘊妙見于胸襟,運奇謨于掌握。臣以微賤,早逢天眷,不以庸 下,親蒙推赤。所奉成規(guī),纖毫弗舛,尋惟圣慮,妙出蓍龜,驗一人之慶有徵,實 天子之言無戲。臣親聞親見,實榮實喜?!鄙鲜”泶髳?,下詔曰:“朕之與公,本 來親密,懷抱委曲,無所不盡。話言歲久,尚能記憶,今覽表奏,方悟昔談。何謂 此言,遂成實錄。古人之先知禍福,明可信也,朕言之驗,自是偶然。公乃不忘, 彌表誠節(jié),深感至意,嘉尚無已?!弊允巧厦考觾?yōu)禮。卒于家。
子靜禮,初為太子千牛備身,尋尚高祖女廣平公主,授儀同,安德縣公,邑千 五百戶,后為熊州刺史。先慶卒。
子協(xié),歷武賁郎將、右翊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之亂遇害。
協(xié)弟皛,字婆羅門,大業(yè)之世,少養(yǎng)宮中。后為千牛左右,煬帝甚親昵之。每 有游宴,皛必侍從,至于出入臥內(nèi),伺察六宮,往來不限門禁,其恩幸如此。時人 號曰宇文三郎。皛與宮人淫亂,至于妃嬪公主,亦有丑聲。蕭后言于帝,皛聞而懼, 數(shù)日不敢見。其兄協(xié)因奏曰:“皛今已壯,不可在宮掖。”帝曰:“皛安在?”協(xié) 曰:“在朝堂?!钡鄄恢?,因召入,待之如初。宇文化及弒逆之際,皛時在玄覽 門,覺變,將入奏,為門司所遏,不得時進。會日瞑,宮門閉,退還所守。俄而難 作,皛與五十人赴之,為亂兵所害。
○李禮成
李禮成,字孝諧,隴西狄道人也。涼王暠之六世孫。祖延實,魏司徒。父彧, 侍中。禮成年七歲,與姑之子蘭陵太守滎陽鄭顥隨魏武帝入關(guān)。顥母每謂所親曰: “此兒平生未嘗回顧,當為重器耳?!奔伴L,沉深有行檢,不妄通賓客。魏大統(tǒng)中, 釋褐著作郎,遷太子洗馬、員外散騎常侍。周受禪,拜平東將軍、散騎常侍。于時 貴公子皆競習弓馬,被服多為軍容。禮成雖善騎射,而從容儒服,不失素望。后以 軍功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爵修陽縣侯,拜遷州刺史。時朝廷有所征發(fā),禮 成度以蠻夷不可擾,擾必為亂,上表固諫。周武帝從之。伐齊之役,從帝圍晉陽, 禮成以兵擊南門,齊將席毗羅率精甲數(shù)千拒帝,禮成力戰(zhàn),擊退之。加開府,進封 冠軍縣公,拜北徐州刺史。未幾,征為民部中大夫。
禮成妻竇氏早沒,知高祖有非常之表,遂聘高祖妹為繼室,情契甚歡。及高祖 為丞相,進位上大將軍,遷司武上大夫,委以心膂。及受禪,拜陜州刺史,進封絳 郡公,賞賜優(yōu)洽。尋征為左衛(wèi)將軍,遷右武衛(wèi)大將軍。歲馀,出拜襄州總管,稱有 惠政。后數(shù)載,復為左衛(wèi)大將軍。時突厥屢為寇患,緣邊要害,多委重臣,由是拜 寧州刺史。歲馀,以疾征還京師,終于家。其子世師,官至度支侍郎。
○元孝矩弟褒
元孝矩,河南洛陽人也。祖修義,父子均,并為魏尚書仆射。孝矩西魏時襲爵 始平縣公,拜南豐州刺史。時見周太祖專政,將危元氏,孝矩每慨然有興復社稷之 志,陰謂昆季曰:“昔漢氏有諸呂之變,硃虛、東牟,卒安劉氏。今宇文之心,路 人所見,顛而不扶,焉用宗子?盍將圖之?”為兄則所遏,孝矩乃止。其后周太祖 為兄子晉公護娶孝矩妹為妻,情好甚密。及閔帝受禪,護總百揆,孝矩之寵益隆。 及護誅,坐徙蜀。數(shù)戰(zhàn),征還京師,拜益州總管司馬,轉(zhuǎn)司憲大夫。
高祖重其門地,娶其女為房陵王妃。及高祖為丞相,拜少冢宰,進位柱國,賜 爵洵陽郡公。時房陵王鎮(zhèn)洛陽,及上受禪,立為皇太子,令孝矩代鎮(zhèn)。既而立其女 為皇太子妃,親禮彌厚。俄拜壽州總管,賜孝矩璽書曰:“揚、越氛昆,侵軼邊鄙, 爭桑興役,不識大猷。以公志存遠略,今故鎮(zhèn)邊服,懷柔以禮,稱朕意焉?!睍r陳 將任蠻奴等屢寇江北,復以孝矩領(lǐng)行軍總管,屯兵于江上。后數(shù)載,自以年老,筋 力漸衰,不堪軍旅,上表乞骸骨。轉(zhuǎn)涇州刺史,高祖下書曰:“知執(zhí)謙捴,請歸初 服。恭膺寶命,實賴元功,方欲委裘,寄以分陜,何容便請高蹈,獨為君子者乎! 若以邊境務煩,即宜徙節(jié)涇郡,養(yǎng)德臥治也?!痹谥輾q馀,卒官,年五十九。謚曰 簡。子無竭嗣。
孝矩兄子文郁,見《誠節(jié)傳》。孝矩次弟雅,字孝方,有文武干用。開皇中, 歷左領(lǐng)左右將軍、集沁二州刺史,封順陽郡公。季弟褒,最知名。
褒字孝整,便弓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歲而孤,為諸兄所鞠養(yǎng)。性友悌,善 事諸兄。諸兄議欲別居,褒泣諫不得,家素富,多金寶,褒無所受,脫身而出,為 州里所稱。及長,寬仁大度,涉獵書史。仕周,官至開府、北平縣公、趙州刺史。 及高祖為丞相,從韋孝寬擊尉迥,以功超拜柱國,進封河間郡公,邑二千戶。開皇 二年,拜安州總管。歲馀,徙原州總管。有商人為賊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執(zhí)之, 褒察其色冤而辭正,遂舍之。商人詣闕訟褒受金縱賊,上遣使窮治之。使者簿責褒 曰:“何故利金而舍盜也?”褒便即引咎,初無異詞。使者與褒俱詣京師,遂坐免 官。其盜尋發(fā)于他所,上謂褒曰:“公朝廷舊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盜非善事,何 至自誣也?”對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盜賊,臣之罪一也。州民為人所謗,不 付法司,懸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牽率愚誠,無顧形跡,不恃文書約束,至令為物 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責?臣又不言受賂,使者復將有所窮究,然 則縲紲橫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誣。”上嘆異之,稱為長者。十四年,以行軍 總管屯兵備邊。遼東之役,復以行軍總管從漢王至柳城而還。仁壽初,嘉州夷、獠 為寇,褒率步騎二萬擊平之。煬帝即位,拜齊州刺史,尋改為齊郡太守,吏民安之。 及興遼東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屬,有西曹掾當行,詐疾,褒詰之,掾理屈,褒 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將詣行在所,欲有所告?!卑笈?,因杖百馀,數(shù)日而死, 坐是免官。卒于家,時年七十三。
○郭榮
郭榮,字長榮,自云太原人也。父徽,魏大統(tǒng)末為同州司馬。時武元皇帝為刺 史,由是與高祖有舊?;蘸蠊僦龄荽淌?、安城縣公。及高祖受禪,拜太仆卿,數(shù) 年,卒官。榮容貌魁岸,外疏內(nèi)密,與其交者多愛之。周大冢宰宇文護引為親信。 護察榮謹厚,擢為中外府水曹參軍。時齊寇屢侵,護令榮于汾州觀賊形勢。時汾州 與姚襄鎮(zhèn)相去懸遠,榮以為二城孤迥,勢不相救,請于州鎮(zhèn)之間更筑一城,以相控 攝,護從之。俄而齊將段孝先攻陷姚襄、汾州二城,唯榮所立者獨能自守。護作浮 橋,出兵渡河,與孝先戰(zhàn)。孝先于上流縱大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以功授大都督。護又以稽胡數(shù)為寇亂,使榮綏集之。榮于上郡、延安筑周昌、弘信、 廣安、招遠、咸寧等五城,以遏其要路,稽胡由是不能為寇。武帝親總?cè)f機,拜宣 納中士。后從帝平齊,以戰(zhàn)功,賜馬二十匹,綿絹六百段,封平陽縣男,遷司水大 夫。
榮少與高祖親狎,情契極歡,嘗與高祖夜坐月下,因從容謂榮曰:“吾仰觀玄 象,俯察人事,周歷已盡,我其代之。”榮深自結(jié)納。宣帝崩,高祖總百揆,召榮, 撫其背而笑曰:“吾言驗未?”即拜相府樂曹參軍。俄以本官復領(lǐng)蕃部大夫。高祖 受禪,引為內(nèi)史舍人,以龍潛之舊,進爵蒲城郡公,加位上儀同。累遷通州刺史。 仁壽初,西南夷、獠多叛,詔榮領(lǐng)八州諸軍事行軍總管,率兵討之。歲馀悉平,賜 奴婢三百馀口。
煬帝即位,入為武候驃騎將軍,以嚴正聞。后數(shù)歲,黔安首領(lǐng)田羅駒阻清江作 亂,夷陵諸郡,民夷多應者,詔榮擊平之。遷左候衛(wèi)將軍。從帝西征吐谷渾,拜銀 青光祿大夫。遼東之役,以功進位左光祿大夫。明年,帝復事遼東,榮以為中國疲 敝,萬乘不宜屢動,乃言于帝曰:“戎狄失禮,臣下之事。臣聞千鈞之弩不為鼷鼠 發(fā)機,豈有親辱大駕以臨小寇?”帝不納。復從軍攻遼東城,榮親蒙矢石,晝夜不 釋甲胄百馀日。帝每令人窺諸將所為,知榮如是,帝大悅,每勞勉之。九年,帝至 東都,謂榮曰:“公年德漸高,不宜久涉行陣,當與公一郡,任所選也?!睒s不愿 違離,頓首陳讓,辭情哀苦,有感帝心,于是拜為右候衛(wèi)大將軍。后數(shù)日,帝謂百 僚曰:“誠心純至如郭榮者,固無比矣?!逼湟娦湃绱?。楊玄感之亂,帝令馳守太 原。明年,復從帝至柳城,遇疾,帝令存問動靜,中使相望。卒于懷遠鎮(zhèn),時年六 十八。帝為之廢朝,贈兵部尚書,謚曰恭,贈物千段。有子福善。
○龐晃
龐晃,字元顯,榆林人也。父虬,周驃騎大將軍?;紊僖粤技易樱淌范胚_召 補州都督。周太祖既有關(guān)中,署晃大都督,領(lǐng)親信兵,常置左右?;我蜥憔雨P(guān)中。 后遷驃騎將軍,襲爵比陽侯。衛(wèi)王直出鎮(zhèn)襄州,晃以本官從。尋與長湖公元定擊江 南,孤軍深入,遂沒于陣。數(shù)年,衛(wèi)王直遣晃弟車騎將軍元俊赍絹八百匹贖焉,乃 得歸朝。拜上儀同,賜彩二百段,復事衛(wèi)王。
時高祖出為隨州刺史,路經(jīng)襄陽,衛(wèi)王令晃詣高祖?;沃咦娣浅H耍钭越Y(jié) 納。及高祖去官歸京師,晃迎見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歡,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 非常,名在圖箓。九五之日,幸愿不忘?!备咦嫘υ唬骸昂瓮砸?!”頃之,有一 雄雉鳴于庭,高祖命晃射之,曰:“中則有賞。然富貴之日,持以為驗?!被渭壬?而中,高祖撫掌大笑曰:“此是天意,公能感之而中也?!币蛞远举n之,情契甚 密。武帝時,晃為常山太守,高祖為定州總管,屢相往來。俄而高祖轉(zhuǎn)亳州總管, 將行,意甚不悅。晃因白高祖曰:“燕、代精兵之處,今若動眾,天下不足圖也。” 高祖握晃手曰:“時未可也。”晃亦轉(zhuǎn)為車騎將軍。及高祖為揚州總管,奏晃同行。 既而高祖為丞相,進晃位開府,命督左右,甚見親待。及踐阼,謂晃曰:“射雉之 符,今日驗不?”晃再拜曰:“陛下應天順民,君臨宇內(nèi),猶憶曩時之言,不勝慶 躍。”上笑曰:“公之此言,何得忘也!”尋加上開府,拜右衛(wèi)將軍,進爵為公, 邑千五百戶。河間王弘之擊突厥也,晃以行軍總管從至馬邑。別路出賀蘭山,擊賊 破之,斬首千馀級。
晃性剛悍,時廣平王雄當途用事,勢傾朝廷,晃每陵侮之。嘗于軍中臥,見雄 不起,雄甚銜之。復與高颎有隙,二人屢譖晃。由是宿衛(wèi)十余年,官不得進。出為 懷州刺史,數(shù)歲,遷原州總管。仁壽中卒官,年七十二。高祖為之廢朝,贈物三百 段,米三百石,謚曰敬。子長壽,頗知名,官至驃騎將軍。
○李安
李安,字玄德,隴西狄道人也。父蔚,仕周為朔燕恆三州刺史、襄武縣公。安 美姿儀,善騎射。周天和中,釋褐右侍上士,襲爵襄武公。俄授儀同、少師右上士。 高祖作相,引之左右,遷職方中大夫。復拜安弟悊為儀同。安叔父梁州刺史璋,時 在京師,與周趙王謀害高祖,誘悊為內(nèi)應。悊謂安曰:“寢之則不忠,言之則不義, 失忠與義,何以立身?”安曰:“丞相父也,其可背乎?”遂陰白之。及趙王等伏 誅,將加官賞,安頓首而言曰:“兄弟無汗馬之勞,過蒙獎擢,合門竭節(jié),無以酬 謝。不意叔父無狀,為兇黨之所蠱惑,覆宗絕嗣,其甘若薺。蒙全首領(lǐng),為幸實多, 豈可將叔父之命以求官賞?”于是俯伏流涕,悲不自勝。高祖為之改容曰:“我為 汝特存璋子?!蹦嗣兴咀镏硅吧?,高祖亦為安隱其事而不言。尋授安開府,進封 趙郡公,悊上儀同、黃臺縣男。
高祖即位,授安內(nèi)史侍郎,轉(zhuǎn)尚書左丞、黃門侍郎。平陳之役,以為楊素司馬, 仍領(lǐng)行軍總管,率蜀兵順流東下。時陳人屯白沙,安謂諸將曰:“水戰(zhàn)非北人所長。 今陳人依險泊船,必輕我而無備。以夜襲之,賊可破也。”諸將以為然。安率眾先 鋒,大破陳師。高祖嘉之,詔書勞曰:“陳賊之意,自言水戰(zhàn)為長,險隘之間,彌 謂官軍所憚。開府親將所部,夜動舟師,摧破賊徒,生擒虜眾,益官軍之氣,破賊 人之膽,副朕所委,聞以欣然?!边M位上大將軍,除郢州刺史。數(shù)日,轉(zhuǎn)鄧州刺史。 安請為內(nèi)職,高祖重違其意,除左領(lǐng)左右將軍。俄遷右領(lǐng)軍大將軍,復拜悊開府儀 同三司、備身將軍。兄弟俱典禁衛(wèi),恩信甚重。八年,突厥犯塞,以安為行軍總管, 從楊素擊之。安別出長川,會虜渡河,與戰(zhàn)破之。仁壽元年,出安為寧州刺史,悊 為衛(wèi)州刺史。安子瓊,悊子瑋,始自襁褓,乳養(yǎng)宮中,至是年八九歲,始命歸家。 其見親顧如是。
高祖嘗言及作相時事,因愍安兄弟滅親奉國,乃下詔曰:“先王立教,以義斷 恩,割親愛之情,盡事君之道,用能弘獎大節(jié),體此至公。往者周歷既窮,天命將 及,朕登庸惟始,王業(yè)初基,承此澆季,實繁奸宄。上大將軍、寧州刺史、趙郡公 李安,其叔璋潛結(jié)籓枝,扇惑猶子,包藏不逞,禍機將發(fā)。安與弟開府儀同三司、 衛(wèi)州刺史、黃臺縣男悊,深知逆順,披露丹心,兇謀既彰,罪人斯得。朕每念誠節(jié), 嘉之無已,懋庸冊賞,宜不逾時。但以事涉其親,猶有疑惑,欲使安等名教之方, 自處有地,朕常為思審,遂致淹年。今更詳按圣典,求諸往事,父子天性,誠孝猶 不并立,況復叔侄恩輕,情禮本有差降,忘私奉國,深得正理,宜錄舊勛,重弘賞 命。”于是拜安、悊俱為柱國,賜縑各五千匹,馬百匹,羊千口。復以悊為備身將 軍,進封順陽郡公。安謂親族曰:“雖家門獲全,而叔父遭禍,今奉此詔,悲愧交 懷。”因歔欷悲感,不能自勝。先患水病,于是疾甚而卒,時年五十三。謚曰懷。 子瓊嗣。少子孝恭,最有名。悊后坐事除名,配防嶺南,道病卒。
史臣曰:宇文慶等,龍潛惟舊,疇昔親姻,或素盡平生之言,或早有腹心之托。 沾云雨之馀潤,照日月之末光,騁步天衢,與時升降。高位厚秩,貽厥后昆,優(yōu)矣! 皛幼養(yǎng)宮中,未聞教義,煬帝愛之不以禮,其能不及于此乎?安、悊之于高祖,未 有君臣之分,陷其骨肉,使就誅夷,大義滅親,所聞異于此矣。雖有悲悼,何損于 侃。
譯文及注釋
○宇文慶
宇文慶,字神慶,是河南洛陽人。
祖父宇文金殿是北魏的征南大將軍,歷任五州刺史,被封為安吉侯。
父親宇文顯和,夏州刺史。
宇文慶性格深沉,有器度,從小就以聰明敏捷出名。
北周初年,受業(yè)于東觀,很讀了一些經(jīng)書和史書。
不久,他對人說:“讀書只不過記個姓名而已,我怎么能長久和筆墨紙硯打交道,做迂腐儒生的職業(yè)呢?”那時文州的夷民聚集起來叛亂,宇文慶應召入伍,跟隨部隊打仗。
賊兵據(jù)守險要的岸谷,沒有道路可進去,宇文慶把馬蹄裹起來秘密前進,出其不意地打敗了賊兵,因為戰(zhàn)功被授為都督。
衛(wèi)王宇文直鎮(zhèn)守華山之南,召引宇文慶當近臣。
宇文慶善長射箭,有膽略有氣概,喜歡和兇猛的野獸格斗,衛(wèi)王宇文直認為他是一個了不起的壯士,不久就遷升他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做柱國府的屬官。
到誅殺宇文護,宇文慶曾參與謀劃,升為驃騎大將軍,加授開府。
后來跟從武帝攻打河陰,他率先攀登城上的矮墻,和敵人短兵相接。
過了好久,被城上石塊擊中墜落,昏死,后又蘇醒過來。
武帝慰問他說:“你表現(xiàn)得很出色,真可謂余勇可嘉!”宇文慶又跟從武帝攻克晉州,不久北齊的大部隊到來,宇文慶和宇文憲率輕騎偵察敵情,猝然和敵兵相遇,被敵人包圍,形勢窘迫。
宇文憲脫身而逃,宇文慶退守汾橋,敵人爭相前進,宇文慶拉開弓射擊,射一個倒一個,敵人這才漸漸退卻。
宇文慶在攻破高緯、拿下高壁、攻克并州、奪取信都、擒住高氵皆這些戰(zhàn)斗中,功勞最大。
周武帝下詔說:“宇文慶功勛卓著,杰出的名望像日光一樣照得很遠,他所創(chuàng)建的業(yè)績一一在我內(nèi)心。
自從部隊從西出發(fā),他總是總領(lǐng)部隊。
東夏被平定,確實有豐功偉績。
應該冊封他高位,給予他重禮?!庇谑巧贋榇髮④姡鉃槿昴峡す?,食邑一千六百戶。
不久,又以行軍總管的身份攻打延安反叛的胡人,平定了叛亂,于是授給他延州總管的官職。
不久轉(zhuǎn)任寧州總管。
高祖當丞相后,宇文慶又以行軍總管的職務征討江南,駐軍白帝,被調(diào)回,因功勞升為上大將軍。
高祖和宇文慶有老交情,因此對他很親近,令他掌管丞相府的軍中事務,當作自己的心腹,不久加官為柱國。
開皇初年,授職為左武衛(wèi)將軍,升任上柱國,幾年以后,出任涼州總管,一年多后被征還朝,沒有任命他官職。
當初,高祖還沒有登基的時候,曾經(jīng)和宇文慶閑談天下大事,高祖對宇文慶說:“天元帝沒有積什么德,以面相來看他的壽命也不會長,再加上他的法令制度條款又多又苛刻,他又縱情聲色,依我看來,他的皇位大概不會長久。
再加上諸侯力量微弱,又讓他們都到封地去,并無使國家根基穩(wěn)固的計策,皇上這些羽翼既被翦除,怎么能長久享國呢?尉遲迥是貴戚,早著聲望,國家一旦有什么爭端,他必定會成為亂臣,但是他的才智膚淺,子弟們輕薄,對老百姓貪婪而缺少恩惠,最終也將滅亡。
司馬消難是反復無常的家伙,也不是甘心當池中之魚的人,時刻都有可能叛變,但是此人輕薄無謀,不足以成為大的禍害,只不過會自己逃竄到長江以南罷了。
庸關(guān)、蜀地險要狹隘,很容易成為堅固的屏障,但是身居那里的王謙愚蠢,一向不會籌劃方略,只不過怕被別人所利用,他本人不值得擔心什么?!辈痪茫咦娴脑挶灰灰粦灹?。
現(xiàn)在,宇文慶怕高祖忘掉了這些話,再不任用他了,想使皇上看在老交情的份上再寵信自己,于是將高祖以前說的話記下來寫成表章,呈給皇上,說:“我聽說一個人的智慧如果同自然造化相等齊,那么天地就沒法隱埋他的靈氣,他像日月一樣明亮,世間萬物不能隱藏他的形狀。
上天的意志是不能違背的,是圣人能夠體驗到的,事情沒顯現(xiàn)出來就能看出它的跡象,您確實明白神機的關(guān)鍵。
您具有獨特的性情和杰出的智慧,超人的敏捷聰穎可以統(tǒng)治天下,胸懷五岳還嫌輕微,氣吞八荒而不梗塞,胸中裝滿雄才偉略,運籌帷幄如舉手之勞。
我本來微賤,早就承蒙陛下對我恩寵眷顧,不因為我庸俗低下,卻向我推心置腹。
您所奉行的成規(guī),一點也沒有差錯,尋思您的預測,比占卦還要神妙,檢驗一個人的吉慶是有征兆的,實在是天子無戲言??!可見您當天子是天意,我親自看見了這些事的驗證,實在是榮幸和高興。”皇上看了奏章后非常喜悅,下詔書說:“我與你,本來就很親密,當時我心中的抱負和心里話,沒有什么不對你講的。
但說這些話是多年以前,你還能記在心中,今天看了表奏,我才回憶起昔日的交談。
怎么說的那些話,現(xiàn)在都成了實錄。
古代的人預先知道吉兇禍福,確實是可信的,我的話被驗證了,自當屬于偶然。
你卻沒有忘記,充分表現(xiàn)了你對我的忠誠,我深深感覺得到你對我的好意,對你嘉尚是沒有止境的?!睆倪@以后,皇上常常給予他優(yōu)厚的待遇。
后來,宇文慶死在家中。
○李禮成
李禮成,字孝諧,隴西狄道人,是涼王李嵩的第六代孫。
他祖父李延實,是魏國的司徒。
他父親李彧,是侍中。
禮成七歲時,與姑媽的兒子、蘭陵太守滎陽人鄭顥,隨魏武帝入關(guān)。
鄭顥的母親常對親近的人說:“禮成這孩子,平生不曾回頭,以后當為國家的棟梁?!倍Y成長大后,深沉而行為檢點,不隨便交結(jié)人。
西魏大統(tǒng)中(535~551),開始為官,當著作郎,升任太子洗馬、員外散騎常侍。
北周受禪后,授他平東將軍、散騎常侍。
那時貴公子都競相熟習弓馬,服飾大多是軍人打扮。
禮成雖然很善于騎馬射箭,卻是一身儒士打扮,不失平素的聲望。
后因軍功,拜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爵修陽縣侯,授遷州刺史。
當時朝廷調(diào)兵,李禮成估計,蠻夷人不可打擾,打擾他們,勢必為亂,因此上表朝廷勸諫。
周武帝聽了他的。
討伐北齊,他隨皇上包圍晉陽,禮成率兵進攻南門,北齊將領(lǐng)席毗羅率精兵幾千抵抗周武帝,禮成力戰(zhàn),打退齊軍。
加授禮成開府,晉爵為冠軍縣公,授他北徐州刺史。
不久,調(diào)他當民部中大夫。
李禮成的妻子竇氏,早就死了。
他知隋高祖非同常人,于是娶高祖的妹妹為繼室,夫妻倆感情很好。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后,升他為上大將軍,升他當司武上大夫,委以心腹。
高祖受禪為帝,授他為陜州刺史,晉爵為絳郡公,給他的賞賜優(yōu)厚。
繼而調(diào)他當左衛(wèi)將軍,升任右武衛(wèi)大將軍。
過了一年多,出京授他當襄州總管,人稱有仁惠之政。
幾年后,又當左衛(wèi)大將軍。
當時突厥屢屢進犯邊塞,邊疆的要害之處,大多交給重臣,因此授他為寧州刺史。
過了一年多,因病調(diào)回京師,在家中去世。
他的兒子李世師,官至度支侍郎。
○元孝矩
元孝矩,河南洛陽人。
祖父元修義,父親元子均,都是西魏的尚書仆射。
在西魏時,孝矩襲爵為始平縣公,授為南豐州刺史。
當時周太祖專權(quán),將危及西魏元氏天下,孝矩常??挥信d復國家的壯志,私下里對眾兄弟們說:“過去漢代有諸呂之變,朱虛、東牟最終安定了劉家天下。
現(xiàn)在宇文氏的心,連過路人都知道。
國家要完了,還不快扶持,還要我們這些宗室干什么?我們將要對付他?!北凰珠L元則阻止,孝矩才作罷。
此后,周太祖為他兄長之子晉公宇文護娶元孝矩的妹妹為妻。
夫妻感情很好。
到北周孝閔帝受西魏禪讓后,宇文護總理萬機,元孝矩更加得寵。
宇文護被殺后,元孝矩坐罪流放到蜀。
幾年后,調(diào)回京師,授為益州總管司馬,轉(zhuǎn)任司憲大夫。
隋高祖很看重元孝矩的門第,娶他女兒為房陵王的王妃。
高祖為北周丞相后,授他為少冢宰,進位為柱國,賜爵為洵陽郡公。
當時房陵王楊勇鎮(zhèn)守洛陽,到高祖受北周禪讓時,立為皇太子,令孝矩代太子鎮(zhèn)守洛陽。
繼而立他女兒為皇太子妃,對他更加親近禮遇。
不久授他為壽州總管,賜他蓋有玉璽的書信說:“揚州、越州一帶,陰陽相侵,侵犯邊疆,爭奪桑葉,大動干戈,不識大體。
因你心懷遠略,所以讓你鎮(zhèn)守那里,請依禮懷柔,以符合我的心意?!碑敃r陳國將領(lǐng)任蠻奴等人屢次進犯江北,于是又以元孝矩兼任行軍總管,駐兵于江上。
幾年后,他自因年老,筋力漸衰,不堪軍務,上表請求退休。
轉(zhuǎn)任涇州刺史。
高祖下書說:“我知道你執(zhí)意謙恭,因請求回到故里,我當天子,實在要靠你們這些元勛。
正想委以重任,怎能讓你這么早就賦閑,獨自一個當謙謙君子呢?你若以為邊境軍務繁雜,就應遷到?jīng)芸と?,為我養(yǎng)德臥治涇州?!痹跊苤菀荒甓?,在官任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
謚號叫“簡”。
他兒子元無竭繼承爵祿。
○元褒
元褒字孝整,熟習弓馬,年少即有成人的度量。
十歲而成為孤兒,為各位兄長所撫養(yǎng)。
他性情友悌,殷勤地侍奉各位兄長。
兄長們商議,想讓他分居,他哭泣勸諫,不成。
元家一向富有,多有金寶,元褒一樣都不要,只身離家,被州里稱贊。
長大后,元褒寬厚大度,涉獵書史。
仕北周,官至開府、北平縣公、趙州刺史。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后,元褒隨韋孝寬進攻尉遲迥,因有軍功,越級提升為柱國,晉爵為河間郡公,食邑二千戶。
開皇二年(582),授為安州總管。
一年多后,調(diào)任原州總管。
有個商人,被賊人偷竊,這個商人懷疑是一起住的人,而抓了他。
元褒看他面有受冤之色而言辭正壯,于是放了他。
商人到朝廷告元褒受金放賊,皇上派使者去窮究。
使者責問元褒說:“你為什么貪財而放走竊賊呢?”元褒立即承認自己這么做了,沒有異詞。
使者與元褒一起到京師,元褒因過錯被免職。
那個竊賊不久在別處被抓。
皇上對元褒說:“你是朝廷的老臣,地位、聲望都很高。
受金放賊不是好事,你為什么自己誣陷自己呢?”元褒回答說:“我受托治理一州,不能平息盜賊,這是我的第一個罪過。
州民被人誹謗,我不交給司法部門處理,就放了人,這是我的第二個罪過。
我自以為心里誠實,不避嫌疑,不用文書約束,以至被人懷疑,這是我的第三個罪過。
我有此三罪,怎能逃脫罪責?我如不說自己受賄,使者必然窮究,這樣就會牽連很多好人,加重我的罪過。
因此我自己誣陷自己?!被噬蠂@賞驚異很久,稱贊他是忠厚的長者。
開皇十四年,他以行軍總管身份屯兵防守邊疆。
遼東戰(zhàn)爭中,他又以行軍總管身份隨漢王楊諒,到柳城而回。
仁壽初,嘉州的夷人、獠人為寇,元褒率領(lǐng)二萬步兵、騎兵,打平了他們。
煬帝即位后,授他齊州刺史,繼而改授齊郡太守,吏民很安定。
到發(fā)動遼東戰(zhàn)爭時,郡官督事前后相連。
有個當西曹掾的應上前線,詐稱有病,元褒質(zhì)問他,西曹掾理屈,元褒讓人用棍子打他,西曹掾于是大聲說:“我將到行宮處去告你!”元褒大怒,因此打了他一百多棍。
過了幾天,西曹掾死了。
元褒坐罪被免職,在家中去世,時年七十三歲。
郭榮字長榮,自稱是太原人。
父親郭徽,在西魏大統(tǒng)末年任同州司馬。
當時隋高祖的父親武元皇帝任刺史,因此與高祖有舊。
郭徽后來官至洵州刺史、安城縣公。
到隋高祖受北周禪讓時,授郭徽太仆卿。
幾年后,在官任上去世。
郭榮體貌魁偉,外表粗心,內(nèi)實細密,與他父親交往的人,大多喜歡他。
北周的大冢宰宇文護把他當作親信。
宇文護發(fā)現(xiàn)郭榮謹慎忠厚,提拔他任中外府水曹參軍。
當時北齊屢屢犯邊,宇文護讓郭榮在汾州觀察賊人的形勢。
當時汾州和姚襄鎮(zhèn)相距甚遠,郭榮認為兩城孤立,不能互相援救,請在汾州和姚襄鎮(zhèn)之間另筑一城,以便控制形勢,宇文護接受了這一建議。
不久齊將段孝先攻陷姚襄鎮(zhèn)和汾州城,只有郭榮所筑之城獨能自守。
宇文護作浮橋,出兵渡過黃河,與段孝先作戰(zhàn)。
段孝先在黃河上游放大筏以撞擊浮橋,宇文護讓郭榮督促習水性者牽開大筏。
郭榮因功被授大都督。
宇文護又因稽胡屢為邊患,派郭榮安撫召集他們。
郭榮在上郡、延安修筑周昌、弘信、廣安、招遠、咸寧等五城,以遏其要路。
稽胡從此不能為邊患。
周武帝親統(tǒng)萬機,拜郭榮為宣納中士。
后隨武帝平定齊國,因為戰(zhàn)功,賜馬二十匹,綿絹六百段,被封為平陽縣男,升任司水大夫。
郭榮年少時與隋高祖親近,感情很好,曾與高祖夜坐月下閑談,高祖對郭榮說:“我仰觀天象,俯察人事,周代將盡,我將取代他?!惫鶚s深深地與高祖結(jié)交。
周宣帝去世后,高祖總攬朝政,召來郭榮,撫著他的背而笑著說:“我的話驗證了沒有?”就拜授郭榮為相府樂曹參軍。
不久又以本官兼任蕃部大夫。
高祖受北周禪讓,任郭榮為內(nèi)史舍人,因他是高祖登基前的好友,晉封他為蒲城郡公,升任上儀同。
累遷至通州刺史。
仁壽(601~604)初,西南方的夷人、獠人大多背叛朝廷,下詔郭榮,讓他任八州軍事行軍總管,率兵進剿。
一年多后全部平定,賜郭榮奴婢三百多口。
隋煬帝即位后,郭榮入京任武侯驃騎大將軍,因為嚴厲正直而出名。
幾年后,黔安的首領(lǐng)田羅駒阻斷清江而造反,夷陵各郡的百姓大多響應,下詔讓郭榮擊平了他們。
郭榮升任左候衛(wèi)將軍。
跟隨隋煬帝西征吐谷渾,拜授銀青光祿大夫。
遼東戰(zhàn)爭中,郭榮因功升任左光祿大夫。
次年,煬帝又征遼東,郭榮認為中原疲弊,皇上不應屢屢興師,于是對煬帝說:“戎狄失禮,這是臣下的事。
我聽說,千鈞大弩不為小小的鼷鼠發(fā)機,哪有皇帝親動而臨小寇的道理?”煬帝不采納。
郭榮又隨煬帝進攻遼東城,郭榮親自上陣,冒著箭矢、石頭,日夜不解甲,達到一百多天。
煬帝常常讓人窺探諸將所為,知道郭榮如此,煬帝非常高興,常常慰勞、鼓勵他。
大業(yè)九年(613),煬帝到東都,對郭榮說:“你年事漸高,不宜久自征戰(zhàn),我要給你一郡,任你挑選?!惫鶚s不愿離開煬帝,叩頭陳請,言辭和感情都很哀苦,感動了煬帝,于是授郭榮為右侯衛(wèi)大將軍。
幾天后,煬帝對百官們說:“誠心誠意,像郭榮這樣的,的確無人與他相比?!彼褪沁@樣被信任。
楊玄感叛亂時,煬帝讓郭榮馳守太原。
次年,又隨煬帝到柳城,遇上生病,煬帝讓人問候他,使者相望于道,絡繹不絕。
郭榮在懷遠鎮(zhèn)去世,時年六十八歲。
煬帝因郭榮去世而不臨朝,追贈他為兵部尚書,謚號叫“恭”,贈物上千段。
○龐晃
龐晃字元顯,榆林人。
父親龐虬,北周驃騎大將軍。
龐晃年少時,因是良家子弟,刺史杜達召他補任州里的都督。
北周太祖擁有關(guān)中后,任龐晃為大都督,率領(lǐng)親兵,常在太祖左右。
龐晃因此遷居關(guān)中。
后升任驃騎大將軍,襲爵任比陽侯。
衛(wèi)王宇文直出鎮(zhèn)襄州,龐晃以本官身份相隨。
不久與長湖公元定進攻江南,孤軍深入,于是被俘虜。
幾年后,衛(wèi)王宇文直派龐晃的弟弟、車騎將軍元雋帶著八百匹綿絹,把他贖回,他才得以回到朝廷。
朝廷授他上儀同,賜他采織二百段,讓他仍然侍奉衛(wèi)王。
當時隋高祖出京任隨州刺史,路經(jīng)襄陽,衛(wèi)王讓龐晃拜訪高祖。
龐晃知道高祖非同常人,與他深深地結(jié)交。
到高祖離任回京時,龐晃在襄陽迎見他,高祖很高興,龐晃對高祖說:“你相貌非常,名在圖錄之上。
你當上皇帝的那一天,請別忘了我?!备咦嫘χf:“怎么亂說一氣呢?”過了一會,有只公雞在庭院里鳴叫,高祖讓龐晃射它,說:“射中了有賞,富貴之日,拿這事作為應驗?!饼嫽紊渲辛斯u,高祖擊掌大笑說:“這是天意,你能感應天意而射中。”因此賜他兩個奴婢,與龐晃感情很好。
北周武帝時,龐晃為常山太守,高祖為定州總管,二人屢相來往。
不久高祖轉(zhuǎn)任亳州總管,分別時,心里很不高興。
龐晃對高祖說:“燕、代是出精兵的地方,今若興兵動眾,天下簡直不足以圖謀?!备咦嫖罩嫽蔚氖终f:“時機還不成熟?。 饼嫽我厕D(zhuǎn)任車騎將軍。
高祖為揚州總管時,上奏朝廷,請讓龐晃同去揚州。
不久高祖為丞相,升任龐晃為開府,讓他督察左右,很被高祖親信。
高祖登基為帝后,對龐晃說:“射公雞的應驗,今天得到證明了沒有?”龐晃下拜說:“陛下應天順民,君臨天下,還能回憶往日說過的話,讓我不勝歡欣?!被噬闲πφf:“你說的話,怎能忘記?”不久加封他為上開府,授他為右衛(wèi)將軍,晉爵位為公,食邑一千五百戶。
河間王楊弘進攻突厥時,龐晃以行軍總管的身份,隨王到馬邑。
另出賀蘭山,打敗賊人,斬首一千多級。
龐晃生性剛烈,當時廣平王楊雄當?shù)?,勢力傾蓋朝廷,龐晁每每侮辱楊雄。
龐晃曾在軍中睡覺,看見楊雄也不起來,楊雄很恨他。
龐晃又與高赹有矛盾,楊、高二人屢屢在皇上面前進龐晃的讒言。
因此,龐晃在宮中當了十幾年的宿衛(wèi),也不能升官。
后出京任懷州刺史,幾年后,升任原州總管。
仁壽中(601~604)在官任上去世,七十二歲。
高祖因他去世而不臨朝,贈他家布帛三百段,米三百石,謚號為“敬”。
他的兒子龐長壽,很出名,官至驃騎將軍。
○李安
李安字玄德,隴西狄道人。
父親李蔚,仕北周為朔、燕、恒三州刺史,襄武縣公。
李安很漂亮,善騎馬射箭。
北周天和中(566~571),開始作官,任右侍上士,襲爵為襄武公。
不久授儀同、少師右上士。
隋高祖為北周丞相時,把他帶到自己身邊,升他為職方中大夫。
又授李安的弟弟李胐為儀同。
李安的叔父、梁州刺史李璋,當時在京師,與北周趙王謀害高祖,引誘李胐當內(nèi)應。
李胐對李安說:“這種事,不說吧又不忠,說了吧又不義,失去了忠和義,何以在世上安身立命?”李安說:“丞相像父親,怎能背叛?”于是偷偷告訴高祖。
到趙王等人被殺時,高祖將給李安兄弟加官晉爵,李安叩頭說:“我們兄弟沒有汗馬功勞,過分地承蒙獎賞,即使我全家盡節(jié),也無法酬謝。
不料我叔父無行,被兇黨迷惑,犯下了滅族之罪。
如蒙保全他的性命,那我們就感到很幸運了。
怎能用叔父的性命來換取官爵呢?”于是拜伏于地,流淚痛哭,悲不自勝。
高祖為之動容,說:“我為你們特別留下李璋的兒子。”于是下令有關(guān)部門,只處罰李璋一個人,不及李家。
高祖也為李安隱瞞了泄密之事。
不久授李安開府,晉封為趙郡公;授李胐上儀同、黃臺縣男爵。
隋高祖即位后,授李安內(nèi)史侍郎,轉(zhuǎn)任尚書左丞、黃門侍郎。
在平定陳國的戰(zhàn)爭中,朝廷以李安為楊素的司馬,仍兼任行軍總管,讓他率領(lǐng)蜀兵順江流東下。
當時陳國兵馬屯駐在白沙,李安對諸將說:“打水戰(zhàn),不是北方人的長處。
現(xiàn)在陳國人在險要處停船,必定輕視我們而無防備。
在夜里襲擊他們,賊人可以打破?!敝T將以為然。
李安率師為先鋒,大破敵軍。
高祖嘉獎他,下詔書慰勞他說:“陳國賊人,自認為水戰(zhàn)是其長處,在險要之處,更說是官軍所害怕的。
開府你親率所部,夜動舟師,打敗賊人,活捉敵人,增強了官軍的士氣,打破了賊人的膽,沒辜負我的委托,聽說消息后我很高興。”升李安為上大將軍、郢州刺史。
過了幾天,轉(zhuǎn)任鄧州刺史。
李安請求在朝內(nèi)任職,高祖再次改變本意,任李安為左右將軍。
不久,升他為右領(lǐng)軍大將軍。
又授李胐開府儀同三司、備身將軍。
兄弟都掌管禁軍,恩典和信任都很重。
開皇八年(588),突厥人進犯邊塞,朝廷以李安為行軍總管,讓他隨楊素擊討他們。
李安率部另出長川,剛好敵人正渡黃河,與敵作戰(zhàn),打敗敵軍。
仁壽元年(601),讓李安出京任寧州刺史,李胐為衛(wèi)州刺史。
李安子李瓊、李胐子李瑋剛開始還在襁褓之中,在宮中撫養(yǎng),到這年八、九歲了,才讓回家。
他們就是這樣被親近看重。
高祖曾說到為北周丞相時,因此憐愛李安兄弟滅親奉國,于是下詔說:“先王立教,以義斷恩,割舍親愛之情,以盡事君之道,用以弘揚大節(jié),體察至公。
過去周道既盡,天命將及于我隋,我剛被重用,王業(yè)剛打基礎,承著這季世,實在有很多奸詐之事。
上大將軍、寧州刺史、趙郡公爵李安,他叔父李璋陰結(jié)藩王,煽動迷惑小孩子,包藏禍心,將要作亂。
李安和他弟弟、開府儀同三司、衛(wèi)州刺史、黃臺縣男爵李胐,深知順逆,披露忠心。
兇謀既被披露,罪人這才被抓到。
我每每念及他們的誠實氣節(jié),嘉獎不已。
予以嘉獎,應不逾時。
但因事情涉及到他的親人,還有些疑惑,想使李安等人的名教之方,自處有地,我常為此思考,于是過了好多年。
現(xiàn)在重又考察圣典,求之于往事,父子天性,忠孝尚難兩全,何況還是叔侄恩輕,情理本來稍差,李安等忘私情、奉國家,深得正理。
應該記載他們往日的大功,重重地加以賞賜?!庇谑前菔诶畎?、李胐都當柱國,各賜縑絹五千匹、馬百匹、羊千口。
又以李胐為備身將軍,晉封順陽郡公。
李安對親族說:“雖然家門被保全,但叔父遭到禍亂,如今接到這一詔書,悲愧交集?!币虼吮瘒@不已,不能自勝。
此前李安患水病,于是病重而死,時年五十三歲。
謚號叫“懷”。
李安子李瓊,繼承父親爵祿。
小兒子李孝恭,最有名。
李胐后來因事受牽連被除名,流放嶺南,在路上病死。
參考資料:
1、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06619508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