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有關晦的成語
有關晦的成語
有關晦的成語共收錄26個
成語 | 解釋 | 出處 |
---|---|---|
韜光養晦 |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蕩寇志》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td> |
韜晦之計 | 韜:把才華隱藏起來;晦: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
風雨如晦 | 晦:陰歷每月的最后一天;這天夜里沒有月亮。風雨天氣;天色昏暗猶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勢動蕩;社會黑暗。 | 《詩經 鄭風 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td> |
風瀟雨晦 | 形容風急雨驟,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勢險惡。 | 《詩經 鄭風 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td> |
隱晦曲折 | 意思含糊晦澀;轉彎抹角。常指說話或寫文章用隱隱約約、轉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思想。隱晦:不明顯;曲折:轉彎抹角。 |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可以大聲疾呼,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眾不易看懂?!?/td> |
黯晦消沉 | 指湮沒消失。 | 蔣智由《<中國之武士道>序》:“凡有絕大之戰爭,往往賴有雄偉之文,淋漓之詩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國民心目之間。否則,不數年間而黯晦消沉以盡。” |
風雨晦冥 | 見“風雨晦暝”。 | 《元史·世祖紀一》:“乙巳遲明,至江岸,風雨晦冥,諸將皆以為未可渡,帝不從?!?/td> |
韜光隱晦 | 同“韜光養晦”。 | 郭沫若《<虎符>附錄·寫作緣起》:“這也與其說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觀、失望而至于消極,倒寧可說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殘忍,而使他不得不韜光隱晦的。” |
晦跡韜光 | 晦、韜:隱藏;跡:蹤跡;光:指才華。指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使外露。 | 元 王仲元《江兒水 嘆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跡韜光計?!?/td> |
一晦一明 | 一暗一明。常指晝夜循環。 | 《莊子·田子方》:“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薄痘茨献印け杂枴罚骸耙换抟幻鳎胫涠司w?!?/td> |
韜光晦跡 | 韜光:把才華隱藏起來;晦跡: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高僧傳》:“釋僧同,韜光晦跡,人莫能知,居寒山。” |
遵養時晦 | 遵:遵循,按照;時:時勢;晦:隱藏。原為頌揚周武王順應時勢,退守待時。后多指暫時隱居,等待時機。 | 《詩經 周訟 酌》:“于鑠王師,遵養時晦?!?/td> |
年災月晦 | 晦:倒霉。人在一定時刻將遭受的某種災難。 | 清·張南莊《何典》第七回:“誰料那趕茶娘不知犯了甚么年災月晦,忽然生起饞獠病來?!?/td> |
韜光用晦 | 同“韜光養晦”。 | 唐·黃滔《知白守黑賦》:“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訓于后,將令學者得韜光用晦之機,不使來人有衒實矜華之丑?!?/td> |
杜門晦跡 | 晦:隱匿。關上門,隱匿自己的蹤跡。指隱居起來,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或動態。 | 《周書·宇文神舉傳》:“顯和具陳宣杜門晦跡,相時而動,孝武深納焉?!?/td> |
晦盲否塞 | 國政混亂,下情不能上達。 | 宋 朱熹《大學章句序》:“晦盲否塞,反復沉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壞亂極矣?!?/td> |
埋聲晦跡 | 猶銷聲匿跡。 | 《南史·蕭修傳》:“修靜恭自守,埋聲晦跡?!?/td> |
養晦韜光 | 謂隱藏行跡和才能,不露鋒芒。 | 清·王韜《淞濱瑣話·羅浮幻跡》:“茍能養晦韜光,始許了卻前緣,重聯仙侶。” |
風雨晦暝 | 謂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猶如黑夜。 | 唐·王度《古鏡記》:“遂起視之,則風雨晦暝,纏繞此樹,電光晃耀,忽上忽下?!?/td> |
艱深晦澀 | 艱深:文辭深奧難懂;晦澀:意義隱晦,不順口。形容筆調深僻、寓意難以理解的文章。 | 宋 黃伯思《東觀余論 校定楚辭序》:“故分章辦事,以其所對,別附于問,庶幾覽者瑩然,知子厚之文不茍為艱深也。宋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別集上》:“為文而晦澀若此,其湮弗沒傳也。 |
韜神晦跡 | 謂隱藏蹤跡。 | 《隋書·薛道衡傳》:“粵若高祖文皇帝,誕圣降靈則赤光照室,韜神晦跡則紫氣沖天?!?/td> |
韜晦待時 | 謂掩藏鋒芒,隱匿蹤跡,等待時機。 | 茅盾《蝕·動搖》:“辛亥那年國光就加入革命,后來時事日非,只好韜晦待時。” |
陰雨晦冥 | 晦冥:昏暗。陰雨連綿,天昏地暗。比喻災禍不斷。 | 《宣和遺事》楔子:“上下三千余年,興廢百千萬事,大概光風霽月之時少,陰雨晦冥之時多?!?/td> |
盲風晦雨 | 同“盲風怪雨”。比喻困境。 | 楊篤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奮,憤盈旁魄,幾使俄政府權力威命之所及,俱限于盲風晦雨之途焉?!?/td> |
遵時養晦 | 遵:遵循,按照;時:時勢;晦:隱藏。原為頌揚周武王順應時勢,退守待時。后多指暫時隱居,等待時機。 | 《詩經·周頌·酌》:“于鑠王師,遵養時晦?!?/td> |
遵養晦時 | 同“遵養時晦”。 | 唐·陳子昂《感遇》詩之十一:“浮云不足貴,遵養晦時文?!?/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