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wǔ zhuó è shì
注音ㄨˇ ㄓㄨㄛˊ ㄜˋ ㄕˋ
繁體五濁惡世
⒈ ?佛教謂塵世中煩惱痛苦熾盛,充滿五種渾濁不凈,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命濁。
⒈ ?佛教謂塵世中煩惱痛苦熾盛,充滿五種渾濁不凈,即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和命濁。
引《阿彌陀經(jīng)》:“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guó)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亦省作“五濁”。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廬山慧遠(yuǎn)法師誄》:“令聲續(xù)振,五濁暫隆。”
唐 獨(dú)孤及 《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茫茫五濁,客塵覆之。”
張昭漢 《甲寅春西湖小麥嶺》詩(shī):“五濁安可居,高遯云之端。”
⒈ ?佛教謂充滿五種不清凈的煩惱世界。五濁指一、命濁,眾生多作惡業(yè),致壽命極短;二、煩惱濁,眾生充滿貪、瞋、癡的煩惱;三、劫濁,世代危厄,饑餓、疾病、戰(zhàn)爭(zhēng)不止。四、眾生濁,眾生缺乏善根,不信因果、不持戒;五、見濁,邪說橫行。
引《阿彌陀經(jīng)》:「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