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策

詞語解釋
射策[ shè cè ]
⒈ ?漢代考試取士方法之一。
⒉ ?泛指應(yīng)試。
引證解釋
⒈ ?漢 代考試取士方法之一。
引《漢書·蕭望之傳》:“望之 以射策甲科為郎。”
顏師古 注:“射策者,謂為難問疑義書之於策,量其大小署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有欲射者,隨其所取得而釋之,以知優(yōu)劣。射之言投射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duì)》:“又對(duì)策者,應(yīng)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xiàn)説也。言中理準(zhǔn),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對(duì)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
《南史·儒林傳序》:“及 漢武帝 時(shí),開設(shè)學(xué)校,立《五經(jīng)》博士,置弟子員,射策設(shè)科,勸以官祿,傳業(yè)者故益眾矣。”
宋 蘇軾 《策略第一》:“自 漢 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wù)為射策決科之學(xué),其言雖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濫於辭章,不適於用。”
⒉ ?泛指應(yīng)試。
引唐 皮日休 《三羞》詩序:“丙戌歲, 日休 射策不上,東退於 肥陵。”
清 吳偉業(yè) 《哭志衍》詩:“射策 長安城,驄馬黃金絡(luò)。”
國語辭典
射策[ shè cè ]
⒈ ?古代科舉考試時(shí),士子針對(duì)皇帝策問,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duì)》:「又對(duì)策者,應(yīng)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xiàn)說也。」
宋·蘇軾《應(yīng)召集·策略一》:「自漢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wù)為射策決科之學(xué),其言雖不叛于圣人,而皆泛濫于辭章,不適于用。」
⒉ ?泛稱應(yīng)試。
引唐·皮日休〈三羞詩·序〉:「丙戌歲,日休射策不上,東退于肥陵。」
分字解釋
※ "射策"的意思解釋、射策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
- jué cè決策
- zhuī cè追策
- fāng cè方策
- cè lüè策略
- shè jiàn射箭
- móu wú yí cè謀無遺策
- guó cè國策
- zuǒ cè佐策
- cè mǎ策馬
- jiā cè挾策
- shàng cè上策
- shè jì射鬾
- biān cè鞭策
- cè wú yí suàn策無遺算
- cái zhèng zhèng cè財(cái)政政策
- xià cè下策
- tài píng cè太平策
- zhèng cè政策
- jǔ wú yí cè舉無遺策
- cè lì策勵(lì)
- cè dòng策動(dòng)
- shè jī射稽
- qū cè驅(qū)策
- jì cè計(jì)策
- duì cè對(duì)策
- cháng cè長策
- cè shì策士
- suàn wú yí cè算無遺策
- cè yìng策應(yīng)
- cè huà策劃
- shè jī射擊
- zhōng cè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