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ú tuán
注音ㄆㄨˊ ㄊㄨㄢˊ
繁體蒲團
⒈ ?一種圓墊子,用香蒲草、麥秸等編成。
英rush cushion; cattail hassock;
⒈ ?用蒲草編成的圓形墊子。多為僧人坐禪和跪拜時所用。
引唐 歐陽詹 《永安寺照上人房》詩:“草席蒲團不掃塵,松間石上似無人。”
宋 蘇軾 《謫居三適·午窗坐睡》詩:“蒲團盤兩膝,竹幾閣雙肘。”
元 張可久 《折桂令·游龍源寺》曲:“借居士蒲團坐禪,對幽人松麈談玄。”
陳去病 《久病不痊有作》詩:“只合蒲團了身世,萬緣刪盡息悲哀。”
⒈ ?用蒲草編成的圓形墊子。以供佛教徒打坐時用。現在臺灣形式或作方形,材料或用布內裝棉絮。唐·顧況〈宿湖邊山寺〉詩:「蒲團僧定風過席,葦岸漁歌月墮江。」宋·陳與義〈休日早起〉詩:「蒲團著身寬,安取萬戶邑。」也作「蒲甸兒」、「蒲墩兒」、「蒲墊子」。
英語praying mat (Buddhism, made of woven cattail)?
德語蒲團 (S)?
法語zafu (coussin de méditation)?
1.馮夢龍默然,恭敬的躬身跪在蒲團上,按照金閃閃神教的教禮,頂禮膜拜。
2.蒲包、蒲席、蒲扇、蒲衣、蒲團,都是日用的常品,尤其是后者,更成為僧人坐禪和跪拜的必需,幾乎是佛門的標志物。
3.體育館中央有一個可供上百名高僧同時祈福的舞臺,舞臺最上方有一尊金壁輝煌的大佛像,佛像前還整齊地擺著上百個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