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uàn zéi
注音ㄌㄨㄢˋ ㄗㄟˊ
繁體亂賊
⒈ ?叛亂。
⒉ ?殘害。
⒊ ?亂臣賊子。
⒈ ?叛亂。
引《禮記·禮運(yùn)》:“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⒉ ?殘害。
引《墨子·兼愛下》:“國(guó)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亂賊。”
⒊ ?亂臣賊子。
引《史記·秦始皇本紀(jì)》:“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
明 唐順之 《讀<春秋>》:“夫《春秋》,經(jīng)世之書也。其經(jīng)世也,以正亂賊也。”
章炳麟 《駁<箴膏肓評(píng)>三書敘》:“臨陽(yáng) 之説,似能窮亂賊之罪案,而不知適以馳臣子之大防也。”
1.明朝末年,殺良冒功的事情,比比皆是,有些軍士,為了得到所謂的獎(jiǎng)賞,也為了不被上面責(zé)罰,不擇手段,剿殺普通百姓,提著百姓的人頭,邀功請(qǐng)賞,說(shuō)是亂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