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

詞語解釋
干戈[ gān gē ]
⒈ ?干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英weapons of war; war;
引證解釋
⒈ ?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稱。
引《詩·周頌·時邁》:“戴戢干戈,載櫜弓矢。”
漢 桓寬 《鹽鐵論·世務》:“兵設而不試,干戈閉藏而不用。”
《說唐》第一回:“金鼓喧天,干戈耀日。”
⒉ ?指戰爭。
引《史記·儒林列傳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
宋 王安石 《何處難忘酒》詩之一:“賦斂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黃遵楷 《<人境廬詩草>跋》:“今海內鼎沸,干戈云擾。”
⒊ ?指兵士,武力。
引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孫武 曰:‘吾以 吳 干戈西破 楚,逐 昭王 而屠 荊平王 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權術,立退干戈。”
鄧友梅 《別了,瀨戶內海》:“后來又一想,不象,兩個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動這么大干戈的。”
⒋ ?古代武舞。
引《禮記·文王世子》:“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
孫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宋 曾鞏 《相國寺維摩院聽琴序》:“然習其射御於禮,習其干戈於樂。”
國語辭典
干戈[ gān gē ]
⒈ ?泛指武器。
引《文選·張協·雜詩一〇首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近武器 兵戈 戰爭
⒉ ?比喻兵事、戰亂。
引《論語·季氏》:「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
《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齊民免干戈之患,戎馬無晨服之虞。」
英語weapons of war, arms
法語armes
分字解釋
※ "干戈"的意思解釋、干戈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有一種就像是擁有獨立生命的喜悅常常不分場合地找到我,像太陽總在我們看不見它的時候升起來那樣,這喜悅也總是猝不及防地就把我推到光天化日之下,讓我在某個瞬間可以和任何人化干戈為玉帛。與諒解無關,與寬容無關,我只不過是快樂。
2.俗語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只要他有把柄落在我們手中,何愁他不乖乖的聽話,為我之所用。
3.昭君作為和平使者出塞以后,漢朝與匈奴之間50年左右未爆發戰爭,邊疆地區出現了“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的和平景象。
4.歲月是賊,總是不經意地偷去許多美好的容顏、真實的情感,以及幸福的生活。也許我們無法做到視若無睹,但也不必干戈相向。畢竟誰都擁有過花好月圓的時光,那時候就要做好有一天被洗劫一空的準備。
5.一江離愁淚東去,送別有青山。碧月玲瓏照人寰,憶當年,幾多悲歡。云水深處斜陽影,草木天際黯;孤鴻聲斷層云里,無處覓鄉關。干戈事,隨驚濤萬里,日落處,風流云散,歸去來也,黃粱夢醒,枕邊淚闌干。
6.那些認為天下太平,從此可以倒載干戈的人,實在太天真了。
7.一些富有遠見的科學家曾經是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們就像圣經中的詩句所說“化干戈為玉帛”,為此攜手破解難題。
8.這樣還可以給敵對的各方一定警告:要么化干戈為玉帛,要么分家一了百了。
9.如喜其便捷,委以耳目腹心,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10.國家之間、民族之間都應摒棄前嫌,化干戈為玉帛,以和平手段解決紛爭。
相關詞語
- kuài gān qī快干漆
- jiǎng gàn dào shū蔣干盜書
- gē dùn戈盾
- gàn jiàng干將
- méi gān cài梅干菜
- gān jìn干盡
- gān shī干尸
-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
- zǒng gàn總干
- gān zhī干支
- shí gàn實干
- gān cuì干脆
- ān gàn闇干
- jī gān基干
- zuàn gàn鉆干
- gān dǎ lěi干打壘
- dà gàn大干
- bǐng gān餅干
- zhěng dùn gàn kūn整頓干坤
- dān gàn單干
- méi gàn jìng沒干凈
- lǎo gān bù老干部
- gàn bù干部
- xiǎo gàn wǔ小干仵
-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凈
- bái gān ér白干兒
- gān gān jìng jìng干干凈凈
- wēi gàn bì shī煨干避濕
- gàn xiào干校
- ān gàn安干
- bāo gān zhì包干制
- zhū gān yù qī朱干玉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