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uán dēng
注音ㄔㄨㄢˊ ㄉㄥ
繁體傳燈
⒈ ?亦作“傳鐙”。
⒉ ?佛家指傳法。佛法猶如明燈,能破除迷暗,故稱。
⒊ ?指佛像前或人將死時腳后的長明燈。
⒈ ?亦作“傳鐙”。
⒉ ?佛家指傳法。佛法猶如明燈,能破除迷暗,故稱。
引唐 崔顥 《贈懷一上人》詩:“傳燈遍都邑,杖錫游王公。”
唐 劉禹錫 《送僧元暠南游》詩:“傳鐙已悟無為理,濡露猶懷罔極情。”
五代 李中 《貽毘陵正勤禪院奉長老》詩:“愿作傳燈者,忘言學浄名。”
清 薛雪 《一瓢詩話》:“杜 詩云:‘毫髮無遺恨,波瀾獨老成’,最為詩家傳燈衣鉢。”
⒊ ?指佛像前或人將死時腳后的長明燈。
引唐 杜甫 《望牛頭寺》詩:“傳燈無白日,布地有黃金。”
仇兆鰲 注:“趙 曰:‘此長明燈也,借傳燈言之。’”
《紅樓夢》第十四回:“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應佛僧正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 閻君,拘都鬼,延請 地藏王,開金橋,引幢旛。”
王闿運 《衡州西禪寺碑》:“見傳燈之欲滅,感大宅之先壞。”
⒈ ?佛教以燈象征智慧,眾生因智慧而解脫,故稱教導佛法為「傳燈」。清·錢謙益〈定慧寺〉詩:「麒麟可即圖,龍像俱傳燈。」后亦見用于民間宗教的傳法。
1.看我殫思竭慮、時空穿梭,來經天緯地、移山倒海,書波瀾壯闊之傳燈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