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é shéng
注音ㄐ一ㄝˊ ㄕㄥˊ
繁體結繩
⒈ ?在文字產生以前古人用繩子結扣來記事,相傳大事打大結,小事打小結。現在某些沒有文字的民族還有用結繩來記事的。
英nettling; tie knot;
⒈ ?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
引《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孔穎達 疏:“結繩者, 鄭康成 注云,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義或然也。”
晉 葛洪 《抱樸子·鈞世》:“若舟車之代步涉,文墨之改結繩,諸后作而善於前事。”
后以指上古時代。 晉 孫綽 《喻道論》:“夫時移世異,物有薄淳,結繩之前,陶然太和。”
明 徐渭 《代云南策問》之三:“自結繩以后至三王五帝。”
⒈ ?將繩子打結。
例如:「童軍老師教我們許多結繩的方法。」
⒉ ?上古無文字,以繩作結為記事的方法。參見「結繩記事」條。漢·許慎〈說文解字序〉: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1.人類最初結繩紀事,后來發明了文字,刻在泥版上、甲骨上、竹簡上。
2.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蒙學初開的小學生,從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飛的成*,從門外漢到專才,從人類的結繩記事到今天信息時代的來臨,教師的作用時時刻刻貫穿于人類文明發展史的整個過程。正像人們所共識的那樣:社會的發展依靠教育,教育的發展依靠教師。教師的默默辛勞換來了人類文明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