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ái shǐ
注音ㄊㄞˊ ㄕˇ
繁體臺使
⒈ ?六朝時指朝廷使者。
⒉ ?唐時指未正名的監(jiān)察御史。
⒈ ?六朝 時指朝廷使者。
引《晉書·成都王穎傳》:“虓 長史 劉輿 見 穎 為 鄴都 所服,慮為后患,祕不發(fā)喪,偽令人為臺使,稱詔夜賜 穎 死。”
⒉ ?唐 時指未正名的監(jiān)察御史。
引《通典·職官六》:“又有臺使八人,俸亦於本官請,餘同監(jiān)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bǔ)遺四》:“御史有臺使、里使,皆未正名也。”
1.擺動的鉗臺使夫鉗上升,易手夾住鞋幫.
2.繡段裝檐額,金花帖鼓腰。一夫先舞劍,百戲后歌樵。江樹城孤遠(yuǎn),云臺使寂寥。漢朝頻選將,應(yīng)拜霍嫖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