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ǎi rěn
注音ㄅㄞˇ ㄖㄣˇ
⒈ ?多忍耐;百般忍耐。唐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祀泰山,路過鄆州,至其宅,問其由。公藝請紙筆,但書百馀“忍”字。見《舊唐書·孝友傳·張公藝》。后張姓常以“百忍”為堂名,本此。
⒈ ?多忍耐;百般忍耐。 唐 鄆州 壽張 人 張公藝,九代同居。 麟德 中, 高宗 祀 泰山,路過 鄆州,至其宅,問其由。 公藝 請紙筆,但書百馀“忍”字。見《舊唐書·孝友傳·張公藝》。后 張 姓常以“百忍”為堂名,本此。
⒈ ?唐代鄲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高宗問他家族和睦相處的原因,他在紙上寫一百多個忍字,高宗因此賜他縑帛。見《舊唐書·卷一八八·孝友傳·劉君良傳》。后指能忍,百般忍耐。
例如:「為了你的將來,這件事就是千忍百忍也要忍。」
1.實踐三民主義,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實亦即海內外軍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職志與戰斗決心。惟愿愈益堅此百忍,奮勵自強,非達成國民革命之責任,絕不中止!
2.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3.滾滾長江東逝水,天下英雄出軍營。百煉成鋼大熔爐,百忍成金小社會。縱橫四海展英姿,威震八方全無敵。祝你參軍建功業,九州闖蕩煉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