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灰

詞語(yǔ)解釋
棄灰[ qì huī ]
⒈ ?把灰燼棄在路上。殷代對(duì)棄灰于道者斷其手,商君對(duì)棄灰于道者處黥刑用以立威治國(guó)。《韓非子·內(nèi)儲(chǔ)說(shuō)上》:“殷之法刑棄灰于街者。子貢以為重,問(wèn)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于街必掩人……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wú)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wú)離所惡,此治之道。'”漢桓寬《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千鈞之重,人不輕舉。商君刑棄灰于道,而秦民治。”宋蘇軾《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商鞅立信于徙木,立威于棄灰。”或曰刑棄灰于道者,用以保馬,以利耕戰(zhàn)。
引證解釋
⒈ ?把灰燼棄在路上。 殷 代對(duì)棄灰于道者斷其手, 商君 對(duì)棄灰于道者處黥刑用以立威治國(guó)。 《韓非子·內(nèi)儲(chǔ)說(shuō)上》:“殷 之法刑棄灰於街者。 子貢 以為重,問(wèn)之 仲尼。
引仲尼 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於街必掩人……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wú)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wú)離所惡,此治之道。’”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輕凌;千鈞之重,人不輕舉。 商君 刑棄灰於道,而 秦 民治。”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棄灰。”
或曰刑棄灰于道者,用以保馬,以利耕戰(zhàn)。 明 張萱 《疑耀·秦法棄灰》:“秦 法,棄灰於道者棄市。此固 秦 法之苛,第棄灰何害於事,而苛酷如此?余嘗疑之,先儒未有發(fā)明者。偶閲《馬經(jīng)》,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馬駒遇之輒死,故石礦之灰,往往令馬落駒。 秦 之禁棄灰也,其為畜馬計(jì)耶?”
分字解釋
※ "棄灰"的意思解釋、棄灰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yǔ)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yǔ)
- huī tǔ灰土
- zì bào zì qì自暴自棄
- pāo qì拋棄
- huī sè灰色
- shí huī石灰
- huī àn灰暗
- yí qì遺棄
- fèi qì廢棄
- huī tóu tǔ liǎn灰頭土臉
- huī jì灰寂
- huī méng méng灰蒙蒙
- fàng qì放棄
- huī chén灰塵
- xiāng huī香灰
- cǎo mù huī草木灰
- qì zhì yí shēn棄智遺身
- jīn qì禁棄
- qì qíng yí shì棄情遺世
- mǒ yī bí zi huī抹一鼻子灰
- sǐ huī死灰
- chá huī mǒ tǔ搽灰抹土
- juān huī捐灰
- huī bái灰白
- qì zhī棄知
- qì wù棄物
- huī guāng灰光
- juān qì捐棄
- qì zhì棄智
- wěi huī委灰
- huī yǔn灰隕
-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不費(fèi)吹灰之力
- qì àn tóu míng棄暗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