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注音ㄕ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ㄢˋ,ㄊ一ㄥ ㄦˊ ㄅㄨˋ ㄨㄣˊ
成語解釋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⒈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⒈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引《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秦牧 《藝海拾貝·核心》:“沒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
亦作“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云笈七籤》卷二:“唯吾 老君 猶處空玄寂寥之外,玄虛之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⒈ ?雖目睹其物,耳聽其聲,但因心神不在,所以好像沒看見,沒聽見一般。形容不關心,不注意。也作「聽而無聞,視而無見」、「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引《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