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ān chéng
注音ㄍㄢ ㄔㄥˊ
⒈ ?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者。
例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詩·周南·兔罝》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孫、吳之略耶?——明·劉基《賣柑者言》
英soldiers defending country;
⒈ ?比喻捍衛或捍衛者。
引《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br />《韓非子·八說》:“干城距衝,不若堙穴伏櫜?!?br />唐 獨孤及 《為獨孤中丞天長節進鏡表》:“位至剖竹,任兼干城。”
明 陳廷曾 《挽前指揮卓煥妻殉節錢宜人》詩:“男兒有志死干城,婦人守節投江滸。”
章炳麟 《論學會大有益于黃人亟宜保護》:“凡所以取其長技,以為我爪牙干城之用者,將以衛吾一統之教也?!?br />孫中山 《大亞細亞主義》:“究竟是做西方霸道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干城,就在你們日本國民去詳審慎擇。”
⒈ ?指能御敵而盡保衛責任的人。
引《詩經·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br />《幼學瓊林·卷一·武職類》:「大將曰干城,武士曰武弁。」
1.大司馬得勝歸來,真不愧是我大賁國之干城!
2.絕大多數人才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求全責備,就會“以二卵棄干城之將”,“以寸朽棄連抱之材”,最終一無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