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次

詞語解釋
詮次[ quán cì ]
⒈ ?次第;層次。詮,通“銓”。
⒉ ?選擇和編排。詮,通“銓”。
引證解釋
⒈ ?次第;層次。詮,通“銓”。
引晉 陶潛 《飲酒》詩序:“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唐 白居易 《題道宗上人十韻》:“一音無差別,四句有詮次。”
清 龔自珍 《最錄禪波羅蜜門》:“全書十卷,菁華不外此二義,有所觀淺深不同,層纍盤旋,如鳥道而漸上,以為詮次耳。”
⒉ ?選擇和編排。詮,通“銓”。
引唐 韓愈 《進(jìn)<順宗皇帝實(shí)錄>表狀》:“史官 沉傳師 等採事得於傳聞,詮次不精,致有差誤。”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年譜>小引》:“昔 王宗稷 作《蘇文忠公年譜》,悉本《東坡大全集》詮次之。”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jié):“佛經(jīng)目錄由朝廷敕修,目次不僅在于詮次甲乙、提供檢尋,而且‘別真?zhèn)巍⒚魇欠恰斑z漏、刪夷駢贅’。”
國語辭典
詮次[ quán cì ]
⒈ ?編次排列。
例如:「弟的選集經(jīng)吾兄精心詮次后,果然面目一新。」
⒉ ?層次、條理。
引晉·陶淵明〈飲酒詩·序〉:「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
分字解釋
※ "詮次"的意思解釋、詮次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然而代深年遠(yuǎn),其或字畫訛謬,句讀乖舛,有之不得,一概非議,毀譽(yù)四方,博識(shí)師德,善加考證詮次,申送教門改正刊行,猶為善果之一助也。
相關(guān)詞語
- cì dì次第
- cǐ cì此次
- mù cì目次
- cì shù次數(shù)
- rén cì人次
- yī cì依次
- liǎng cì兩次
- zài cì再次
- sān cì三次
- shí cì食次
- zhǔ cì主次
- cì yào次要
- shàng cì上次
- jīn cì今次
- céng cì層次
- jiāng cì江次
- jiāng cì將次
- běn cì本次
- cì shù次述
- zhōng yāng gé mìng gēn jù dì dì sì cì fǎn“wéi jiǎo”中央革命根據(jù)地第四次反“圍剿”
- jǐn cì yú僅次于
- dì cì遞次
- bù jū cháng cì不拘常次
- piān cì偏次
- jià cì架次
- cì yùn次韻
- zhǔ yào máo dùn yǔ cì yào máo dùn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
- bù kě zào cì不可造次
- cì huò次貨
- chē cì車次
- xū cì需次
- zhōu cì舟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