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è gǔ
注音ㄏㄜˋ ㄍㄨˇ
繁體鶴骨
⒈ ?修道者的骨相。
⒉ ?伶仃瘦骨。
⒊ ?鶴骨笛。
⒈ ?修道者的骨相。
引唐 孟郊 《石淙》詩(shī)之五:“飄飄鶴骨仙,飛動(dòng)鼇背庭。”
宋 蘇軾 《壽星院寒碧軒》詩(shī):“道人絶粒對(duì)寒碧,為問鶴骨何緣肥?”
⒉ ?伶仃瘦骨。
引五代 齊己 《戊辰歲湘中寄鄭谷郎中》詩(shī):“瘦應(yīng)成鶴骨,閒想似禪心。”
金 元好問 《工部趙侍郎下世日作》詩(shī):“鶴骨翛然臥石牀,情知合眼即仙鄉(xiāng)。”
清 周亮工 《哭陳開仲》詩(shī):“鶴骨難支蕭寺雨,鶻魂彳亍故園心。”
⒊ ?鶴骨笛。
引清 石同福 《探春慢·小庚先生以孤山探梅詞見示繼聲奉教》詞:“鶴骨頻吹,梅魂未醒。都入客懷凄怨。”
1.何清平見這老道仙風(fēng)鶴骨,人雖然異常蒼老,但立身姿勢(shì)確如鐘如劍,安若泰山,不可撼動(dòng),可見其道行法術(shù)多深。
2.右邊身材較為修長(zhǎng)的道士豐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竟然是武當(dāng)派開山鼻祖張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