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罪

詞語解釋
請罪[ qǐng zuì ]
⒈ ?主動承認過錯并請求處罰。
例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于城上請罪。——《資治通鑒·唐紀》
英admit one's error and ask for punishment;
⒉ ?表示歉意。
英apologize;
引證解釋
⒈ ?亦作“請辠”。
⒉ ?謂責問對方己有何罪。
引《書·湯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請罪 有夏。”
孔 傳:“明告天,問 桀,百姓有何罪而加虐乎?”
《左傳·僖公二年》:“敢請假道,以請罪于 虢。”
杜預(yù) 注:“問 虢 伐己以何罪。”
⒊ ?自認有罪過,請求處分;道歉。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內(nèi)史 慶 醉歸,入外門不下車。 萬石君 聞之,不食。
引慶 恐,肉袒請罪,不許。”
《漢書·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請辠耳。”
《官場現(xiàn)形記》第九回:“今番大人來在 上海,卑職沒有預(yù)先得信,所以來的遲了。今日特地前來稟安請罪。”
陳毅 《萊蕪大捷》詩:“堪笑頑酋成面縛,叩頭請罪詈元兇。”
⒋ ?請求免罪。
引《資治通鑒·漢桓帝延熹二年》:“吏民齎貨求官、請罪者,道路相望。”
胡三省 注:“請罪,謂請求以脫罪也。”
國語辭典
請罪[ qǐng zuì ]
⒈ ?問罪。
引《書經(jīng)·湯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請罪有夏。」
《左傳·僖公二年》:「敢請假道,以請罪于虢。」
⒉ ?承認己過,自請?zhí)幏帧?/p>
引《后漢書·卷八十一·獨行傳·王烈傳》:「盜請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彥方知也。』」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兩親家兩親媽,各自請罪,認個悔氣,都道一樁事完了。」
⒊ ?請求免罪。
引《資治通鑒·卷五十四·漢紀四十六·桓帝延熹二年》:「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于冀,乘輿乃其次焉。吏民赍貨求官、請罪者,道路相望。」
分字解釋
※ "請罪"的意思解釋、請罪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wǎng)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顯然玩心大起的師師一下子被驚著了,看著舒野眼中那種似要同歸于盡的表情一陣慌亂,不是應(yīng)該羞愧難當,負荊請罪神馬的。
2.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3.在夏女士的指導下,張鶴林終于放下心理包袱,前往親生父母家中向二老"負荊請罪",經(jīng)過半小時長談,最終贏得母親的原諒。
4.當他意識到自己錯怪好人的作為后,下定決心,登門造訪,負荊請罪。
5.對于他負荊請罪,勇于悔改的作法,我深感欽佩。
6.王先生又鞠躬又送花,只因誤會了太座,不得不負荊請罪。
7.魯智深上梁山向宋江負荊請罪這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8.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以求對方諒解。
9.勝敗兵家常事,何必請罪?只是如今劉備大軍攻我,曹軍既已出駱谷、斜谷,為何按兵不動,坐觀成敗?可去一人催促他出兵。
10.廉頗負荊請罪的行為所以被肯定,就是大家佩服他知錯能改的勇氣。
相關(guān)詞語
- zuì shàng jiā zuì罪上加罪
- qǐng chī請吃
- qǐng xiān請仙
- yào qǐng要請
- shēn qǐng申請
- qǐng wù請勿
- zhī wǒ zuì wǒ知我罪我
- zuì zhǔ罪主
- qǐng jiào請教
- qǐng mìng請命
- qǐng qiú請求
- zuì mù罪目
- qǐng wèn請問
- fàn zuì犯罪
- wèi mín qǐng mìng為民請命
- bù qǐng不請
- shì gǔ zhī zuì是古之罪
- fú zuì服罪
- zuì yīng wàn sǐ罪應(yīng)萬死
- yuǎn zuì遠罪
- zhòng zuì重罪
- xíng zuì刑罪
- dǐng zuì頂罪
- zhàn zhēng zuì háng戰(zhàn)爭罪行
- yì zuì議罪
- fàn zuì zhǔ tǐ犯罪主體
- lí zuì罹罪
- qǐng hé請和
- zuì zhū罪誅
- zuì zhèng罪證
- gōng qǐng公請
- shù zuì數(shù)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