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tài

太和


拼音tài hé
注音ㄊㄞˋ ㄏㄜˊ

太和

詞語解釋

太和[ tài hé ]

⒈ ?亦作“大和”。天地間沖和之氣。謂太平。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和睦。魏鼓吹曲名。雅樂名。

引證解釋

⒈ ?見“太和”。亦作“大和”。

⒉ ?天地間沖和之氣。

《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
大,一本作“太”。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
《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
《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⒊ ?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余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⒋ ?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
《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注:“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⒌ ?和睦。

清 惲敬 《答陳云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⒍ ?魏 鼓吹曲名。

《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⒎ ?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
《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國語辭典

太和[ tài hé ]

⒈ ?陰陽會合,沖和之氣。

《漢書·卷一〇〇·敘傳上》:「是以六合之內,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稟卬太和。」

⒉ ?太平盛世。

《文選·曹植·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⒊ ?年號:(1)?三國魏明帝的年號(西元227~232)?。(2)? 北魏孝文帝的年號(西元 477~499)?。(3)? 唐朝文宗的年號(西元829~835)?。

英語Taihe County in Fuyang 阜陽|阜陽[Fu4 yang2], Anhui, Taihe district of Jinzhou city 錦州市|錦州市, Liaoning

德語Taihe (Ort in Anhui)? (Eig, Geo)?

分字解釋


※ "太和"的意思解釋、太和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造句


1.公元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為安頓遠道而來的天竺僧人跋陀,在嵩山敕建少林寺。

2.天安門城樓下,扎了個七門八柱的特大素彩牌樓,上書五個大字“國民哀悼會”;太和門廣場上用繩子拉起萬國旗;社會各界送來的挽聯迎風飄舞。

3.2009年11月7日,林寶杰將制造出來的逾1噸*品安眠酮用瓷磚膠包裝袋分裝了100包,指使工人運輸到白云區太和鎮一倉庫存放。

4.行天一好笑地望了天上一眼,特別是剛剛的金蛇老太和金彪子更是搶得兇狠,龍頭拐杖舞得虎虎生風,金彪子的大砍刀砍個八面威風。

5.每天早出晚歸上班,加班,工作盡心盡力。不太和朋友交往,更喜歡與自己相處。休息日便在花園里整理花枝,割草,澆水,帶著恩和與小狗小貓們不亦樂乎。愛讀佛經,一本愣嚴經,翻到爛熟。安妮寶貝

6.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人們稱它為“金鑾殿”,這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

7.沖淡,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司空圖

8.而讓觀眾記憶猶新的“容嬤嬤”李明啟則扮演張國立的丈母娘,搖身一變成為老太太和白志迪出演一段黃昏戀。

9.兵太和千夏癱軟在遠方的街道口上,用盡最后的力氣在嘶喊,兩個充滿危險的漢語詞組在碼頭的半空中來回激蕩。

10.太和殿兀然矗立,殿下為三層樓高的八米三階漢白玉石雕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