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殆:危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例子宋·蘇軾《黃州安國寺記》:“寺僧曰繼連,為僧首七年,……欲謝去,其后與父老相率留之。連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謝去。”
基礎信息
拼音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注音ㄓ ㄗㄨˊ ㄅㄨˋ ㄖㄨˇ,ㄓ ㄓˇ ㄅㄨˋ ㄉㄞˋ
感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近義詞知足不殆、知止不辱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卑諂足恭(意思解釋)
- 順口溜(意思解釋)
- 筋疲力竭(意思解釋)
- 縱橫開合(意思解釋)
- 紫陌紅塵(意思解釋)
- 不僧不俗(意思解釋)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釋)
- 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意思解釋)
- 前腳后腳(意思解釋)
- 時至運來(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以毒攻毒(意思解釋)
- 善善惡惡(意思解釋)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意思解釋)
- 爭分奪秒(意思解釋)
- 五花八門(意思解釋)
- 命途多舛(意思解釋)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釋)
- 表面文章(意思解釋)
-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意思解釋)
- 變化無方(意思解釋)
- 對牛彈琴(意思解釋)
- 持之以恒(意思解釋)
- 弊多利少(意思解釋)
- 萬家燈火(意思解釋)
- 聞所不聞(意思解釋)
- 參差不齊(意思解釋)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意思解釋、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乘風破浪 | 乘:趁著。趁著順風;破浪前進。比喻志向遠大;氣魄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里浪”、“長風破浪”。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前因后果 | 佛教講;先前種什么因;后來就結什么果;指事情發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指事情的全部過程。 |
外圓內方 | 形容外表隨和;內里剛直。圓:圓通;方:方正。 |
經緯天下 |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時天色昏暗。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喔咿儒睨 | 儒睨:強笑的樣子。形容老著臉皮,強作歡顏。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
角巾素服 | |
詐奸不及 | 猶言十分奸詐。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進銳退速 | 銳:迅速。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專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粗服亂頭 | 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
斷香零玉 | 比喻女子的尸骸。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鈿合金釵 | 鈿盒和金釵,相傳為唐玄宗與楊貴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間的信物。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讀書種子 |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閑情逸致 | 逸:安閑;致:興致。指毫無事物所累;輕松超逸的情趣。悠閑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孜孜不倦 |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樣子)。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過門不入 |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職守,公而忘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