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頂至足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摩頂放踵。
出處南朝·梁·吳均《行路難》:“摩頂至足買片言,開胸瀝膽取一顧。”
例子《舊唐書·薛登傳》:“上啟陳詩,唯希咳唾之澤;摩頂至足,冀荷提攜之恩。”
基礎信息
拼音mó dǐng zhì zú
注音ㄇㄛˊ ㄉ一ㄥˇ ㄓˋ ㄗㄨˊ
繁體摩頂至足
感情摩頂至足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不辭勞苦。
近義詞摩頂至踵
英語wear oneself out from head to foot to help others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風流人物(意思解釋)
- 胸無大志(意思解釋)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意思解釋)
- 經邦論道(意思解釋)
- 物盡其用(意思解釋)
- 不二法門(意思解釋)
- 風馳電掣(意思解釋)
- 一指蔽目,不見泰山(意思解釋)
- 余波未平(意思解釋)
- 前瞻后顧(意思解釋)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釋)
- 打腫臉充胖子(意思解釋)
- 喟然長嘆(意思解釋)
- 春山如笑(意思解釋)
- 經緯天下(意思解釋)
- 下臨無地(意思解釋)
- 以弱制強(意思解釋)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釋)
- 指天誓日(意思解釋)
- 風和日麗(意思解釋)
- 沖鋒陷陣(意思解釋)
- 經史百子(意思解釋)
- 之子于歸(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釋)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摩頂至足的意思解釋、摩頂至足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貧乏。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點;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 |
處之泰然 | 處:處理;對待;之:代詞。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不慌不忙;沉著鎮定。也指對事情無動于衷。也作“泰然處之”。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 |
主憂臣勞 | 憂:憂患。君主有了憂患,臣下就要為他效力。 |
經緯天下 |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語重心長 | 重:鄭重。懇切話說得誠懇;有分量;心意深長。 |
民不畏死 | 畏:懼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氣慨。 |
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拔茅連茹 | 茅:白茅,一種多年生的草;茹: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進讒害賢 | 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地大物博 | 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
依樣畫葫蘆 |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也作“依樣葫蘆”;“比著葫蘆畫瓢”、“照葫蘆畫瓢”。 |
短壽促命 | 短命早死,要命。 |
會少離多 |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斷章截句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
臨危授命 |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天下為一 | 一:統一。指國家統一 |
驚心悼膽 | 悼:戰栗。形容恐懼到極點。 |
聲馳千里 | 馳:傳揚。名聲遠播。形容聲望很高。 |
十八層地獄 | 層:重。地獄: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靈魂受苦的地方。迷信認為人在生時為非作惡,死后進入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比喻悲慘的報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