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耳俯伏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弭耳:溫馴的樣子。俯首帖耳的樣子。
出處《六韜·武韜·發啟》:“猛獸將搏,弭耳俯伏;圣人將動,必有愚色。”
基礎信息
拼音mǐ ěr fǔ fú
注音ㄇ一ˇ ㄦˇ ㄈㄨˇ ㄈㄨˊ
繁體弭耳頫伏
感情弭耳俯伏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指臣服。
近義詞俯首帖耳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條條大路通羅馬(意思解釋)
- 力所能及(意思解釋)
- 門當戶對(意思解釋)
- 靡所底止(意思解釋)
- 想望豐采(意思解釋)
- 三長兩短(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視死如歸(意思解釋)
- 進讒害賢(意思解釋)
- 度德量力(意思解釋)
- 心上心下(意思解釋)
- 湖光山色(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意思解釋)
- 今古奇觀(意思解釋)
- 剛愎自用(意思解釋)
- 戰不旋踵(意思解釋)
- 脫口而出(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人盡其才(意思解釋)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意思解釋)
- 他山之石(意思解釋)
- 振聾發聵(意思解釋)
- 風卷殘云(意思解釋)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釋)
- 神魂顛倒(意思解釋)
※ 弭耳俯伏的意思解釋、弭耳俯伏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稀里嘩啦 | 象聲詞,形容雨、東西倒塌等發出的聲音。形容被徹底破壞或零零散散。 |
身無分文 | 形容非常貧窮。 |
有兩下子 | 比喻有點本領。 |
褒善貶惡 | 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 施:加,給予。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刑期無刑 | 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
結黨營私 | 營:謀求。互相組成小集團;為謀得個人私利而干壞事。也作“植黨營私。” |
香銷玉沉 | 香、玉:美女;銷:通“消”,消失。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
舉賢任能 | 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叫化子 | 乞丐。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目眩心花 | 眩:眼花;花:模糊不清。眼花繚亂,心神迷亂。 |
形影相吊 |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藥治病毒。喻指用對方使用的厲害手段制服對方。 |
陽春白雪 | 陽春;白雪: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后來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
無關緊要 | 緊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會影響大局。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戰戰業業 | 戒慎畏懼貌。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坐以待斃 | 待:等待;斃:死。坐著等死。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驕傲自滿 | 自高自大;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甘拜下風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認不如對方;表示真心佩服。 |
踉踉蹌蹌 |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