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類犬的成語故事

拼音huà hǔ lèi quǎn
基本解釋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出處唐 劉知幾《史通 六家》:“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說》,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畫虎類犬的典故
馬援,字文淵,東漢名將,被封為“伏波將軍”。
馬援有兩個侄子,一個叫馬嚴,一個叫馬敦。他們倆平常喜歡議論他人的是非,因此,馬援對他們很是擔憂,于是寫了一封信給他們。
這封信的內容是:“我一生痛恨議論他人的長短,希望你們聽到有人議論別人的過失,能夠像聽到議論自己父母那樣,只可聽,不可參與議論。
我希望你們向龍伯高學習,他是一個厚道、謹慎、節儉、恭謙的人,他雖然職位不高,但我很尊敬他,希望你們仿效他。
而那位杜季良是個俠肝義膽的人,能夠與人同甘共苦,無論人的好壞他都能與他們交朋友,我雖然也尊敬他,但我不希望你們仿效他。
如果你們向龍伯高學習,即使學不成,還尚且能成為一個謹慎之人,就像是刻一只天鵝不成,尚可成為一只鴨子(刻鵠類鶩);如果你們向杜季良學而學不成,就會成為一個輕浮浪蕩者,這就好比畫一只虎畫不像,卻畫成一只狗了(畫虎類犬)。”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畫虎類犬)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勢不可當 | 《晉書 郗鑒傳》:“群逆縱逸,其勢不可當,可以算屈,難以力競。”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勞燕分飛 |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
不折不扣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 |
挺身而出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痛定思痛 | 唐 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
反求諸己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
窮途潦倒 | 傅抱石《<鄭板橋集>前言》:“他的一生,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窮途潦倒的一生。”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序:“覺世間變幻之態,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
心里有鬼 | 莫應豐《將軍吟》第28章:“你這個小子,心里有鬼,不甘心。” |